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2024年12月22日08:23:08 科学 1134

“目前这项技术不断发展、应用,各地器官移植中心迄今为止临床开展'无缺血'肝移植300例。”12月21日,2024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2024生命科学大会在广州白云宾馆举行。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教授何晓顺作题为《器官医学实践与末来》的学术报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器官移植已进入2.0时代,“无缺血”器官移植已拓展至心、肺、肾等移植领域,并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论坛现场

欧美多家移植中心已应用新技术

器官医学,是指基于离体器官养护技术平台,在器官层面上精准开展医学研究及治疗。同时还担任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器官捐献研究所所长的何晓顺教授,作为“世界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术”完成者,结合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器官医学最新的六大研究探索方向。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在国内已经是一个常规技术

“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是在不中断器官血流的状态下完成移植过程。目前在国内已经是一个常规技术。运用新技术之后,器官移植带来了哪些好处?何晓顺以肝移植举例说,从疗效来看,以前肝移植一年生存率大概是90%,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好的成绩,运用器官移植新技术后,一年生存率提高9.8%,达99.8%,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另外,术后患者并发症明显下降,病人康复时间缩短,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器官移植新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美国移植杂志》发表评论认为“无缺血”器官移植是“器官移植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目前,“无缺血”器官移植术已拓展至心、肺、肾等移植领域,并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何晓顺教授接受采访

何晓顺教授透露,“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在欧美知名医疗机构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美国梅奥医疗诊所今年做了该国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意大利做了该国首例的“无缺血”肝脏移植,俄罗斯上个月做了两例“无缺血”的肝移植。

肠癌类器官成“替身”为患者试药

会上,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吴小剑在题为《基于PB级大数据的中国人群肠癌数字图谱构建及临床诊疗的个性化策略》的学术报告中提到,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提供的数据,我国结直肠癌年死亡例数约24万,是全国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

器官移植进入2.0时代 运用新技术肝移植一年生存率99.8% - 天天要闻

肠癌类器官自动化工作站可实现从组织处理到药敏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

2018年,他们团队牵头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参与了ICGC-ARGO结直肠癌项目,在多模态数字化肠癌临床资源、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分子图谱、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突变图谱、中国人群肠癌的复杂变异图谱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究。

据了解,针对早诊率低、70%药物治疗不佳的现状,研究团队利用肠癌类器官作为“替身”为患者“试药”,实现结直肠癌精准治疗。基于类器官的肠癌药敏分型,为肠癌类器官,建立全面的类器官药敏检测平台、肠癌类器官自动化工作站,精准化、标准化,减少人为误差,低通量与高通量兼顾,全过程自动化、AI化,实现从组织处理到药敏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

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数智医学讲堂发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陈彩蓉作题为《干细胞与外泌体的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庄一强作题为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解读。

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州泰和肿瘤医院朱伶群主治医师作题为《质子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我国把生命科学作为一个产业还不到20年的时间,真正飞速发展也不过是10年以内的事情。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总量的4%至5%,与发达国家的15%相比仍处于起点,仍然是蓝色的海洋,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会上,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数智医学讲堂同时发布。数智医学讲堂,重点打造医学专家数字分身教学视频,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高端平台,更好地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主办、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大会围绕“生命科学新格局、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开学术研讨,探讨生命科技与AI融合,加速重构,激发新动力。大会汇聚了省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剖析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走向,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共同推动生命科学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文、图 | 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科记协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疆上空“不明飞行物”是啥?当地气象局、科普博主揭秘 - 天天要闻

新疆上空“不明飞行物”是啥?当地气象局、科普博主揭秘

近日,新疆上空一发光移动的物体引发全网关注。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甚至更远的克拉玛依、阿勒泰,都有网友拍下了这个“不明飞行物”,拍摄者称,在拍摄期间,“不明飞行物”的形状和速度还出现了变化。“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
新疆多地出现不明飞行物,最新回应 - 天天要闻

新疆多地出现不明飞行物,最新回应

5月18日#新疆多地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冲上热搜。5月16日晚,多位目击者向记者表示该飞行物分为上下两个扇形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隔线在夜空的衬托下特别明亮当时有很多市民都拍下了这一画面乌鲁木齐网友xerman告诉记者,16日晚10点56分,他和朋友正在从昌吉回乌鲁木齐市八钢路的路上,突然,天空中出现一个非常亮的物体,“...
张朝阳谈AI发展:科技进步带来惊喜和挑战  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 天天要闻

张朝阳谈AI发展:科技进步带来惊喜和挑战 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当天,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基础科学突破、技术革命产业化应用、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演进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开启全天的思想盛宴。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在致辞中表示,进入2024年...
热搜第一!新疆多地出现不明飞行物,最新回应→ - 天天要闻

热搜第一!新疆多地出现不明飞行物,最新回应→

5月18日,#新疆多地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冲上热搜。5月16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夜空中出现不明飞行物,引发网友热议。多位目击者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该飞行物分为上下两个扇形,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隔线,在夜空的衬托下特别明亮,当时有很多市民都掏出
蒲慕明院士:好的科普应以“质疑、讨论公众关切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 - 天天要闻

蒲慕明院士:好的科普应以“质疑、讨论公众关切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

·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指标。科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没有科学基础的中小学生和成年人,另一类是针对有科学基础、多学科的科研人员的“高端科普”,这类科普有助于学科交叉的发展,我们现在缺乏高端科普。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指标,科普工作是科学家回报社会最直接的方式。5月17日,在上海科技...
张朝阳谈人工智能发展: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 天天要闻

张朝阳谈人工智能发展: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CNMO科技消息】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当天,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出席。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在致辞中表示,进入2024年、2025年,人类关于AI方面的进展进入快车道,具身智能百花齐放。但是,科技进步带来惊喜,同样也带来挑战。同时他强调,A...
新疆出现不明飞行物 - 天天要闻

新疆出现不明飞行物

嘿,宝子们,来听个超逗的事儿!5 月 16 日晚上呀,新疆乌鲁木齐的夜空就像个大舞台,突然闯进个不明飞行物这个 “怪咖”,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唠嗑的热门话题,这到底是啥呀?那晚,乌鲁木齐的夜空里这个神秘家伙一现身,市民们就像小侦探发现宝藏一样兴
发射后失联 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 天天要闻

发射后失联 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1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使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地球观测卫星“EOS-09”。该卫星原计划被送入太阳同步轨道,但发射后不久,发射基地与卫星失联。随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卫星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失败。(记者 薛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