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2024年05月15日09:15:04 科学 1527

宇宙广大,漫无边际,宇宙古老,已经存在了138亿年。在如此浩瀚的时空中,人类是唯一已知的智慧生命,显得有些“形只影单”,难免对外星人产生憧憬和期待。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闻

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开展的搜索外星生命的工作全都无功而返。我们既没有发现适合外星生命居住的类地行星,也没有接收到任何外星生命给地球发送的信号。科学家不禁怀疑,科幻小说和好莱坞电影中所描绘的外星生命抵达地球的故事情节,到底会不会发生?甚至,科学家隐隐感觉,即使某一天地球真的迎来了外星访客,它将很可能不是某种高等智慧生命,而是AI机器人。

星际旅行过于漫长

科学家之所以怀疑外星生命与人类能否建立联系,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星际旅行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时间如此之长,以至于有机生命究其一生直到变成腐烂的尸体,也熬不过去。

让我们看看地球上一些物种的寿命。人类平均寿命约为80岁,比大多数动物长得多。狗的寿命只有10岁,鹦鹉大约 50岁,非洲象大约70岁。一些海洋动物,如海龟鲸鱼或某些鱼类,可以活到200岁,但它们仅是少数的例外。可以说,我们星球上几乎所有物种的预期寿命都在100岁以下。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闻

考虑到有机生命的身体状态并非一直处于巅峰,那么可以用于星际旅行的时间就更少了。比如我们人类,活着的前20年要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而最后衰老的10年其实做不了太多,只能退休。估算一下,人类的黄金时间最多也就40年左右。

为了到达其他星系,人类目前的想法是建造可以达到10%光速的光帆飞船。有了光帆飞船,我们或许可以花费40年左右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一个人的黄金时间全搭进去了。这还只是单向旅行所需的时间,大多数宇航员在到访另一个星系后还是想着要回家的。即使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推进系统达到80%的光速,一个成年人的一生中也只能往返只有24光年远的星球,这还不包括探索星球所花费的任何时间。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闻

如果没有“时空弯曲”或者“星际传送门”之类的奇幻物理学,人类根本“走”不了多远。而且,即使人类宇航员能够“超光速”、“玩穿越”,仍然难以躲避宇宙中无处不在的电磁辐射和高速小行星。所以对人类而言,星际旅行是漫长而危险的高难度任务,成功的可能性极低。

如果遥远星系中有任何聪明的外星人想访问我们,上述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它们。

深入太空需要AI

人类很难超越肉体的极限,跨越“星辰大海”。为了让人类尽可能的深入太空,科学家能想到的具备现实性的解决方案就是人工智能和“人造身体”。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技术正发展地越来越快,AI也已经成为了当前科技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面对越来越聪明的聊天机器人和搜索引擎,人们感觉到了来自AI的压力——似乎总有一天,AI将进化出超越人类智慧的智能,从而取代人类的位置。

尽管AI有着令人担忧的一面,但科学家发现,对于探索太空而言,AI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依然需要饱含热情地发展AI技术。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闻

想象一下具备独立决策能力的高智能AI可以做些什么吧——它可以自己驾驶一个星际飞行器深入太空,自主挑选合适的航行轨道,自主拍摄照片,自主向附近星球的表面发送探测器,进而辨别这个星球是否适宜生命居住;当飞行器在旅行途中出现机械故障,它可以修复故障,并维护飞行器正常运转;如果AI想踏上其他星球,它不需要厚重的防护服,也不需要携带大量燃料、食物、水和其他资源;更重要的是,AI没有寿命的限制,可以代替人类“走”得非常远,只要它没有忘记与人类保持联系,适时给人类发回数据,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宇宙中一步步拓展疆域。

也许AI已经成了外星球的主人

当然,人类或许不想将太空工作的主导权完全让渡给AI。出于这个原因,科学家提出了“人造身体”的设想——当医疗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宇航员依然亲自深入太空,如果人体某些部位受到损耗,宇航员将使用心脏起搏器之类的智能机械替代受损部位,这样就可以让宇航员的寿命延长个百分之几十。

换句话说,使用“人造身体”的宇航员其实已经处于半人半机械状态——哪里坏了,哪里就用机械替代。但即便如此,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中,宇航员身体的关键部位——大脑也终会崩溃。为了延续人类宇航员的意志,科学家设想将死亡的宇航员的DNA信息和大脑信息上传到计算机,然后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世界中重建他们。只不过这样,人类宇航员的归宿仍然是变成了AI。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闻

虽然星际旅行的最佳选择是AI,但AI帮助人类执行太空任务的前提条件在于——它们选择成为人类的朋友。如果将来的AI选择消灭人类,独占地球呢?或许,一些科技远远领先于人类的外星文明早已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它们已经被外星AI消灭,或者成为了外星AI的奴隶。那么,我们更应该期待宇宙中更多的行星被人工智能占据,而不是好莱坞电影中的蟑螂人、绿皮人或者章鱼怪。

这将会导致人类搜索智能外星生命的方法发生根本性转变——与其搜寻生物学的迹象,我们可能更应该搜寻适合AI居住的行星,比如那些能够接收更多恒星能量并且富含硅和某些微量金属的行星。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 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揭秘 - 天天要闻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 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揭秘

财联社7月2日讯(记者 曾楚楚 王平安)【引子】今日盘后,天赐材料(002709.SZ)公告,就“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民事起诉永太科技(002326.SZ)等。这是自今年2月初,天赐材料首次公告披露,对浙江研一、永太科技“将另案处理”后,天赐方面就液体锂盐“商业秘密”系列案件的再次公开曝光。在两家百亿级上市公司,以及作为锂业“...
晶圆键合工艺及键合设备市场情况 - 天天要闻

晶圆键合工艺及键合设备市场情况

一、晶圆键合发展背景在摩尔定律的引导下,集成电路行业一直高速发展,晶体管特征尺寸己经从90nm向7nm迈进。然而,由于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已日益接近物理极限,量子效应和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内部电子自发地通过源极和漏极,导致漏电流增加,进而限
“地下动脉”托举繁华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亮相 - 天天要闻

“地下动脉”托举繁华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亮相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点板块宣介会上,“真如翠谷”与“真如之心”两大优质地块首次亮相。“真如之心”地块即铜川路水产市场原址,被誉为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目前已完成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随着这一核心地块即将入市,真如副中心H型地下公共车行通道(以下简称“H型地下通道”)的全面贯通也将提上...
多面性的双氧水 - 天天要闻

多面性的双氧水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H₂O₂),是一种常见且独特的化学物质。它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正如许多化学物质一样,双氧水具有着复杂的性质和多面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可能带来巨大的益处,也可能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 天天要闻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迈威生物为爆发中的创新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两项BD合作,与齐鲁制药就长效G-CSF产品8MW0511达成的合作(3.8亿元首付款+1.2亿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业化的经典双赢;而与谷歌系抗衰老巨头Calico围绕IL-11单抗9MW3811的联手(2500万美元首付款+5.71亿美元里程碑款),则彰显全球视野下的价值挖掘能力。两项...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 天天要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紧扣全年任务目标,以“大干100天 决胜上半年”劳动竞赛为载体,全面掀起夺油上产热潮。广大干部员工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用汗水书写担当,用实绩回应挑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环保平稳受控,经营业绩稳健向好,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石...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 天天要闻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期间,第四届“汉江湾”汉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动在硚口区汉江湾上演。武汉云豹救援队联合台湾苗栗县水上救生救难协会、苗栗县救难协会、桃园市水上救难协会,首次以完整建制展开跨海峡救援协作综合演练。 联合救援协作综合演练现场。图/九派新闻 上午9时,随着信号弹升空,云豹救...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 天天要闻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Nature期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机器人控制领域的重大变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运动雅可比场"技术,能够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各种复杂机器人系统,彻底摆脱了传统建模方法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