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50米!中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2024年02月18日00:35:57 科学 1879

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组织了一大批科学家,在科拉半岛正式启动“地球望远镜计划”项目,目的就是看看到底能挖多深。据悉在挖的过程中,钻头融化了、突然掉了。直到10000多米深后,科研人员听到了毛骨悚然的声音。后来解密该深井竟然达到12262米。

最后50米!中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 天天要闻

据悉,中国在去年5月30日开始,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式启动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钻探项目。

根据最新消息(2月16日获得最新数据),在经过200多天的钻井,成功实现钻井深度达到9950米。标志深地塔科1井钻探项目距离万米仅剩最后50米。

据悉,自钻探开始以来,该井已经耗费了20多个钻头,每次更换钻头都需要将打到地下的所有钻杆都提出来,这是一个既费时又费力的过程。

最后50米!中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 天天要闻

不过,可别小看这50米,据悉深地塔科1井钻探从9900米到9950米,足足花了53天,一天推进1米都十分困难。然而,最后的50米,势必将更加艰难。

深地塔科1井的最后50米到底有多难?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工程是当今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项重要工程。这项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得专家们不得不面对种种挑战,尤其是在接近尾声的最后50米深。

最后50米!中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 天天要闻

据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专家介绍,这最后的50米钻探难度极大,主要原因在于超高温、超高压以及地下岩石的复杂变化。

首先,超高温是深地塔科1井钻探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随着深度的增加,地下温度急剧上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不仅对钻探设备的耐高温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还对工程人员的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进行钻探作业,需要精密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保障,任何一丝差错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其次,超高压也是最后50米钻探的重要考验之一。随着深度的增加,地下岩石所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达到了极端的高压状态。这种高压环境对钻探设备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要求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并保持高效性。同时,工程人员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的作业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知识,以确保钻探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50米!中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 天天要闻

最后,地下岩石的复杂变化也给最后50米的钻探增添了诸多困难。地下岩石的构造和性质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如岩层断裂、岩石崩塌等。

地下岩石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钻探作业的风险,还对钻探设备和工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据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的专家透露,当前的钻井工作如同在未知的河流中摸索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未知与挑战。为了确保钻井过程的安全性,团队采取了每半米进行一次研判的策略,即便在调整钻井参数的过程中,也始终坚守安全底线,特别是在最后50米的推进过程中,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目前,面对可能随时出现的异常高压和钻具强烈震动,防斜工具已接近其耐温极限,这使得井斜控制变得异常困难。然而,塔里木油田的专家们表示,他们将继续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确保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50米!中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 天天要闻

综上所述,深地塔科1井钻探最后50米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超高温、超高压和地下岩石变化等方面。面对这些重重困难,专家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精益求精,以确保钻探工程的顺利完成。

深地塔科1井钻探有何重要意义?

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工作对于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地球深部的认识,还有望为我国的石油资源开发提供新的可能性。

最后50米!中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 天天要闻

首先,从科学探索的角度来看,这项工作将为我们提供大量珍贵的地质信息。通过穿过不同地层并获取样本,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质演化历史以及资源分布情况。这对于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深地塔科1井作为践行国家深地规划的重要实践,肩负着科学探索与油气发现两大任务。如果能在地下更深的地方有新突破,对于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局面、落实战略资源接替有重要意义,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此外,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工作采用了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并创新研发了耐220摄氏度超高温工作液、七开井眼井身结构等技术,这些技术创新将推动我国深地钻井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深地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力。

最后50米!中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专家:摸着石头过河 - 天天要闻

此外,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工作有望为我国的石油资源开发提供新的可能性,扩大油气资源规模,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

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石油勘探技术方面的实力和创新能力,还将为我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持。愿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说吧你有多久没称体重了什么?你说你看到秤上飙升的数字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想要晕倒怀疑是对称体重这项活动严重过敏?
开屏见“好”|他带濒临倒闭药厂扭亏为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天天要闻

开屏见“好”|他带濒临倒闭药厂扭亏为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辑·致敬奋斗者”系列。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齐都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家晴获评全...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 天天要闻

百草谱(五十一)龙葵

一、形态特征龙葵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间。其茎直立生长,呈圆柱形,具有纵棱纹,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渐光滑。叶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长2.5-10厘米,宽1.5-5.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69期】国 内 航 天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近日,叶培建院士来到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讲堂。这场温暖的相遇,源于叶培建院士心底的双重牵挂。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叶院士担任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顾问的每一次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数个日夜的...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