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2023年12月01日20:53:06 科学 1672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文|正经的烧杯

编辑|正经的烧杯

«——【·前言·】——»

在北方人的餐桌上铁锅炖完全称得上是一种特色,其中铁锅炖鲶鱼的味道让很多人意犹未尽。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鲶鱼虽然肉美刺少,但是这类常见鲶鱼的主要食客还是在北方。南方人则是食用一种和鲶鱼很相像的鱼类佳肴,和鲶鱼一样是餐桌上的常客。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但是,这种佳肴已经成了过去式了。因为这种原材料已经成了钓到就需要放生的“牢底坐穿鱼”。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钓到就要放生的“牢底坐穿鱼”·】——»

鲶鱼是一种对于当地气温和水情比较有要求的鱼类。由于北方的气温和水情是很适合鲶鱼的生存,在北方就有了很多以鲶鱼为原材料的菜系。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这件事在南方就不同了。在南方生长的鱼类虽然同属于鲶鱼但是比起北方的鲶鱼那可就珍贵多了。很多在南方的钓鱼大多数都没有见过这种鲶鱼,辨别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北方鲶鱼的背部光滑,几乎全身都是黑色。而南方这种鲶鱼的背部有着明显的黄点,这种珍稀品种的鲶鱼在南方市场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两百元一斤。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因为背部的黄点酷似烧饼上的白芝麻,因此就有了芝麻剑鱼的名字。由于芝麻剑鱼本身非常稀少,又被一些资深钓鱼佬们称之为“牢底坐穿鱼”。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除了背部有明显的黄色斑点之外,这种芝麻剑鱼的长相还是很有迷惑性的。整体外观就是常见鲶鱼的样子,一样是扁平状的头部,进水时的口型不仅宽大而且很圆。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背部的黄斑就是芝麻剑鱼最方便辨别的线索,如果在野外钓鱼钓到这种类似与鲶鱼又背部长有黄点的鱼类。二话不说,赶紧将其放生。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芝麻剑鱼在鱼类的体型中属于中大型鱼类,目前有记录的最终体重为15公斤,体长足足有1米。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芝麻剑鱼能够有芝麻二字,除了本身的背部的黄点形似芝麻之外,还因为经过烹煮的芝麻剑鱼会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芝麻香味,也正因为芝麻剑鱼这种特性而名声大噪。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尤其是芝麻剑鱼不仅有着美味的口感,营养价值还非常高。当时的人们对芝麻剑鱼的认知还不够完善,于是单纯的将其当作一种经济鱼种。为了满足食客的需要而进行大肆捕捞。在日复一日发热捕捞下,芝麻剑鱼日渐稀少。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曾经的芝麻剑鱼虽然是鲶鱼中的稀有品种,但是整体分布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广西广东等地经常看到芝麻剑鱼活动的踪迹。后来由于人类的打死捕捞和温室效应的影响,芝麻剑鱼从原来的餐桌常客变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得不让人感到一阵唏嘘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前面我们就曾经说过鲶鱼是一种对于气温和水情要求比较高的鱼类。随着温室效应导致的气温的回暖,加上南方水质受到了部分污染,芝麻剑鱼几乎完全消失匿迹。哪怕曾经分布广泛,现在很多大小河流都已经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芝麻剑鱼为何越来越稀少·】——»

由于芝麻剑鱼越来越稀少,很多人会认为是不是芝麻剑鱼本身的繁殖能力也比较弱。因为一些鱼类即使经过大量捕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也会慢慢缓过气来。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事实上的芝麻剑鱼的繁殖能力并不弱,正是由于芝麻剑鱼的繁殖期较短,产卵量也很可观才会曾经广泛分布。芝麻剑鱼的产卵量可高达1.5万到3万枚。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正因为芝麻剑鱼本身时拥有相对强大的繁殖能力的,依然无法摆脱濒危物种的鱼类命运,才更叫了解芝麻剑鱼的人感到十分惋惜。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国内对于芝麻剑鱼的人工养殖研究始终不得法,由于人工养殖技术不如其他受保护动物完善,这也间接使得国家对于野外芝麻剑鱼的保护行动更加的迫切。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随着芝麻剑鱼的野生种群逐渐减少,芝麻剑鱼的处境只会越来越糟糕。现在已经到了季度脆弱的程度,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能够钓到芝麻剑鱼绝对是运气的证明。这份宝贵的经历值得收藏,但是不要对自己心存侥幸。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一些人在钓到芝麻剑鱼后并不会在意国家法规的禁止,直接带到市场出售。这种行为当然是不对,一旦贪心起,面对的很可能被处罚金和牢狱之灾。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有的钓友会在钓到类似芝麻剑鱼这样的第珍稀鱼类时,会选择使用手机拍摄留念。之后也会将放生的视频录下,以备不时之需。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越是经验老到的钓友越知道面对这些珍惜动物如何让自证清白,如果以后有钓友钓到这种珍惜物种也可以这样留证。

«——【·难以养殖的芝麻剑鱼·】——»

由于芝麻剑鱼是难以养殖的淡水鱼类,能够在市场流通的数量自然非常稀少。哪怕目前身价已经涨到了200元一斤,仍旧是有价无市。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在目前的养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除了数量之外,还有是对芝麻剑鱼鱼肉质量的把控。想要整体提高芝麻剑鱼的品质的难度非常大。相比较普通鲶鱼只对于水情和气温有明确要求,芝麻剑鱼除了水情和气温还对于当地海水的咸度有着自己的需求。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芝麻剑鱼只有在当地咸度较低的水域中才能有更加快的生长速度。,芝麻剑鱼的养殖难度较大,但是并非没有人能够人工养殖。只是相比较其他生物,芝麻剑鱼的人工养殖需要足够优质的饵料。同时需要严格把控光照和温度,所以至今能够养殖芝麻剑鱼的渔户特别少。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既然芝麻剑鱼不好养殖,为什么在某些市场却有成堆的鱼贩子声称自己卖的是芝麻剑鱼呢?其实这就是糊弄不经常钓鱼的普通人,将从国外引进的斑点叉尾𫚔。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斑点叉尾𫚔又名叉尾𫚔,是一种专门从美国引进的经济鱼种。这种鱼类由于食性很杂,成长很快所以很快就在国内流行了起来。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根据统计,我国斑点叉尾𫚔的产量已经是长江干流渔业总捕捞量的三倍有余。这种叉尾𫚔的价格并不贵,基本批发价在10元一斤左右。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中国引进叉尾𫚔的历史基本从1985年就开始了。经过了对于美国引进原种的驯化,仅仅四年后就繁育成功了适合我国水域的新品种,叉尾𫚔最有名的繁殖地点是嘉鱼县,是全国最大的叉尾𫚔鱼种苗繁殖和供应基地。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当初选择引进叉尾𫚔是看重了这种鱼类的养殖周期比较短,相比较其他鱼类更加容易回本。我国在培育叉尾𫚔之前,更多是以养殖草鱼为首的四大家鱼。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草鱼的养殖历史很长,所以很多渔户都有自己养殖草鱼的手段。这也导致了草鱼的价格始终不高,为了提高利润才会选择新的鱼类投资,试图进行转型。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叉尾𫚔虽然实在1989年才真正培育成功,由于本身刺少肉丰很快就受到了大众喜爱并得到快速的推广,尤其是国内培育的叉尾𫚔鱼苗精良,叉尾𫚔已经成功做到了出口转内销。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虽然叉尾𫚔的养殖前景受到广泛的看好,但是叉尾𫚔与芝麻剑鱼还是有本质的差别。芝麻剑鱼的胡须天生就是白色的,像叉尾𫚔这样的黑色胡须自然时有问题的。由于芝麻剑鱼和叉尾𫚔两者的价格相差较大,大家在选购时还是需要小心辨别。

曾是餐桌上“常客”,如今200元1斤供不应求,为何钓到要放生? - 天天要闻

«——【·结语·】——»

现在提倡保护芝麻剑其本质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我们的地球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气候变化还有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保护生态平衡和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既是守护地球也是守护人类自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 天天要闻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当AI从工具到与人类齐平,再到超越人类,我们该如何自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向在座的听众们抛出这一问题。这是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政府礼堂举办的“以科学的态度认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关系——从初始到对未来的期许”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现场,陈虔为西红门镇政府近百位公务员带来一场融合AI技术解析与...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 天天要闻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7月2日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在该校举行学院将从小米、宇树、乐聚、优必选等机器人、智能制造头部企业聘请10名产业教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武大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晓晖教授在会上介绍,新成立的机器人学院2025年将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将依托武大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 天天要闻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作者:黄莺2025年7月1日,总部位于美国的专利池管理机构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视频分发专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专利池的首个进展——首批被许可方和许可方名单,其中字节跳动、快手和腾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 天天要闻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什么项目值得争论70多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前后历经七十余年,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迎来最新进展—— 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布了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拟选址位置、拟用地面积等信息。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 天天要闻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原标题: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进发(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次卸货任务中,承担人员转运任务的“雪鹰301”直升机正在降落“雪龙2”号艉甲板。科考队员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摇钻。科考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