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2023年10月16日20:56:05 科学 1063

量子隧穿,一个在初听之下可能会被认为是科幻电影中的术语,实际上是量子力学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是基于某些粒子,如电子,虽然它们没有足够的能量去越过某个势垒,但仍然有可能通过这个势垒的行为来理解的。换句话说,粒子有一定的概率“隧穿”这个势垒,即使它们按照经典物理学的逻辑不应该这样做。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你可能会想,这听起来完全不合逻辑,是的,这正是量子力学中的众多对直觉产生挑战的现象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大的、宏观的物体遵循的经典物理学规律。例如,一块石头被一个墙壁挡住,那么它不可能突然出现在墙的另一侧,除非有外部的力使其越过墙壁。但在微观尺度上,特别是在量子尺度上,事情变得不那么直接了。

想象一个电子面临一个能量势垒。在经典的情境中,除非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否则它不可能跨越这个势垒。但是,当我们考虑量子物理,我们会发现电子有一定的概率穿越势垒,就好像它是一个幽灵一样。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现象可以随意发生,或者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可见的。事实上,这种隧穿现象在微观尺度上才显得重要。为什么这会发生?为什么在宏观尺度上我们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不同

在探究量子隧穿现象前,理解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之间的区别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物理学,尤其是经典力学,是基于几个世纪以来的观察和实验构建的,它为我们提供了描述日常体验中物体如何移动的规则。这些规则适用于从投掷的石头到行驶的汽车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准确地预测。在这个框架中,一切都是确定的,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位置和速度,那么我们就可以准确地预测它未来的行为。

然而,当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微观世界,特别是原子和电子的世界时,他们发现经典物理学的规则不再适用。在20世纪初,这种不一致导致了量子力学的诞生,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理学分支,它为微观世界提供了一套规则。

与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相反,量子力学是基于概率的。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相反,我们只能知道粒子在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此外,量子物体的行为受到其波性和粒性双重特性的影响,这意味着粒子(如电子)有时表现得像波,有时表现得像粒子。

这种波粒二象性正是量子隧穿背后的关键概念。在经典情境下,一个物体要么是粒子,要么是波,但不可能同时是两者。而在量子世界中,物体可以同时展现这两种特性。这导致了一些非常奇特和反直觉的结果,其中之一就是量子隧穿现象。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微观世界的量子行为

进入微观世界,我们将发现一切与我们日常经验的现实大相径庭。这个世界受到量子规则的支配,而这些规则为我们呈现了许多非凡和出乎意料的现象。

首先,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夸克,不再是我们所认为的实体和确定的物体。相反,它们更像是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概率云。这种描述源于波函数,这是一个数学工具,用于描述粒子在空间中的位置概率。当我们试图测量这个粒子的确切位置时,波函数会“坍缩”,并给出粒子的一个特定位置。但在此之前,我们只能说粒子可能存在于多个位置。

其次,由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意味着,当我们准确地测量粒子的位置时,其动量就变得不确定,反之亦然。

然后,微观粒子的行为是基于概率的,而不是确定性的。例如,当一个电子遇到一个势垒时,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规则,如果电子没有足够的能量,它就不能越过这个势垒。但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有一个非零的概率穿越这个势垒,即使它的能量不足。这就是所谓的“量子隧穿”。

此外,微观粒子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这意味着,与其说它们处于一个特定的状态,不如说它们同时处于多个可能的状态。只有当我们进行测量时,这些叠加状态中的一个才会被选中。

最后,粒子间的纠缠现象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奇特特点。两个纠缠的粒子,即使相隔很远,它们的状态也会相互依赖。当改变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时,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立即改变,好像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连接。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量子隧穿的基本原理

在量子力学的奇异世界中,量子隧穿是最为引人入胜的现象之一。要理解它,我们首先必须摒弃我们对经典世界的直觉,并接受微观世界中不同的规则。

量子隧穿描述的是一个粒子如电子,即使它没有足够的能量来穿越某个势垒,也能够出现在势垒的另一边。在经典物理学中,这是不可能的:想象一个篮球,如果它没有足够的能量来跳过一个高墙,那么它绝对不能到达墙的另一边。但在量子世界中,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量子隧穿的原因在于波粒二象性,即物质既表现为粒子也表现为波。对于一个量子粒子,其行为可以通过所谓的波函数来描述,这个波函数描述了粒子存在于某位置的概率。当这个波与一个势垒相遇时,波并不会立即中止,而是以减小的幅度延续到势垒的另一边。这意味着,即使粒子在势垒前没有足够的能量,其波函数也会延伸到势垒的另一边,从而赋予粒子一个非零的概率出现在那里。

重要的是要明白,量子隧穿不是粒子“决定”要穿越势垒,也不是它以超高速度冲过势垒。它只是基于其波动性,在没有任何外部推动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势垒的另一边。

要衡量量子隧穿的概率,我们必须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势垒的宽度和高度,以及粒子的能量。一般来说,势垒越宽,隧穿的概率越低;势垒越高,隧穿的概率也越低。而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隧穿的概率也会增加。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宏观世界与其规则

在宏观世界中,我们遵循的是经典物理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与我们日常的经验相一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预测和解释现象的稳固框架。从太阳系行星运动到桌上的摇摇椅,它们都遵循牛顿的经典物理定律。

一个核心的经典物理观念是因果律,它认为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一个特定的结果必然会发生。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一个物体的未来状态,只要我们知道它当前的状态和作用在它上的力。

但在宏观世界中,量子效应如量子隧穿通常被视为微不足道的。原因是这些效应在大的尺度上被许多因素平均掉,从而在宏观尺度上难以观察到。例如,一个篮球不可能像一个电子那样经历量子隧穿,因为篮球由无数的原子和分子组成,这些原子和分子的行为被平均到整体,使得篮球遵循经典物理的规则。

此外,测量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宏观尺度上,我们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属性,如速度和位置,而不影响其状态。但在量子尺度上,测量一个粒子的某个属性(如位置)会改变其其他属性(如动量)。这是因为量子物体的属性不是固定的,而是概率性的。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

当我们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时,我们如何从电子的波函数、粒子的叠加状态和量子隧穿等现象,过渡到坠落的苹果、行驶的汽车和飞翔的飞机这样的日常经验呢?答案与很多复杂的交互作用和系统的大小有关。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量子效应是基于概率的。例如,一个电子通过屏障的量子隧穿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但当你考虑到一个宏观物体,如篮球,它是由数千亿亿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全部经历隧穿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其次,宏观物体中的所有粒子都在互相交互,这些交互会导致量子叠加状态迅速地“坍缩”到一个明确的状态。这个过程被称为量子退相干。在微观尺度上,一个粒子可以处于多个位置的叠加状态,但在与其它粒子互动后,这种叠加状态会迅速消失,粒子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被发现。

再者,我们日常的环境,如温度、光和气体分子的撞击,都会对量子系统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会进一步导致量子叠加状态的消失。因此,即使在实验室条件下,维持一个大的物体在量子叠加状态是非常困难的。

最后,与我们的测量方法有关。量子现象,如叠加和纠缠,只有在非常精细的测量中才能观察到。但当我们在宏观尺度上观察物体时,这些细微的效应被平均掉了,导致我们只能看到经典的行为。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经历量子隧穿

当我们谈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摸到墙壁或坐在椅子上,我们很少想到微观的粒子如电子。然而,正是这些微观的粒子和它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性质和行为。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会看到宏观物体,比如书本或篮球,突然消失然后在另一个地方出现,即使它们是由量子粒子组成的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微观尺度上,隧穿的概率非常高。但随着系统大小的增加,这种概率急剧下降。一个宏观物体,由数百亿亿个粒子组成,要全部隧穿的概率接近于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看到篮球突然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

其次,与物体的能量有关。隧穿的概率与物体和屏障的能量差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物体和障碍物之间的能量差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隧穿的概率几乎为零。

再次,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前所述,温度、光和气体分子的撞击都会对量子系统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导致任何微弱的隧穿效应都会被这种环境噪声掩盖。

最后,需要考虑到,即使一个宏观物体中的一部分粒子隧穿,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物体都会隧穿。事实上,隧穿是一个局部的现象,它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行为。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实验验证

随着物理学和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不仅仅满足于量子隧穿的理论推测,而是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现象。这些实验不仅在微观尺度上观察到了量子隧穿,而且提供了对这种现象深入了解的机会。

一个经典的实验是双缝实验,用以验证电子或光子的隧穿行为。在该实验中,电子或光子从一个源射向两个非常接近的缝隙。当我们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时,我们可以看到电子或光子好像同时通过了两个缝隙。这个实验验证了量子系统可以存在于多个位置的概念,为量子隧穿提供了证据。

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在近些年里,科学家们在宏观尺度上也观察到了隧穿现象。2019年的一个实验成功地观测到了宏观尺度上的隧穿效应。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冷却了一个宏观物体至接近绝对零的温度,并发现它可以隧穿一个能量势垒。尽管这种隧穿效应在宏观尺度上非常微弱,并且需要极端的条件来实现,但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量子现象是如何在宏观尺度上表现的。

除此之外,超导隧穿现象也被广泛研究。当两块超导体被一个薄薄的绝缘层隔开时,电子可以从一个超导体隧穿到另一个超导体,形成所谓的约瑟夫森效应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对未来技术的影响

量子隧穿,这一看似遥远且难以捉摸的现象,实际上为现代技术的进步打下了基础。其实,这并不是未来的事情,量子隧穿已经在今天的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预示着未来更为广泛的应用。

首先,最直接的应用是在超导技术中。如前所述,约瑟夫森效应即基于量子隧穿现象。这使得我们可以制造超导量子干涉仪,它是许多精密测量工具的核心,如磁场的超敏感探测器。

但可能最引人注目的进展是在量子计算中。量子计算利用量子位进行信息处理,这些量子位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量子隧穿为此提供了物理基础,允许量子比特在不同的量子态之间“跳跃”。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在处理某些问题时,比传统计算机更为高效。

此外,随着电子设备的尺寸不断缩小,量子隧穿也开始影响半导体技术。例如,在极小的晶体管中,电子可能会通过隧穿效应“泄露”,这导致了功耗增加和设备性能降低的问题。因此,设计新的半导体结构或材料以利用或减缓量子隧穿效应变得至关重要。

另外,量子隧穿也为分子电子学提供了新的机会。在这个领域,研究者利用单个分子或原子来制造电子设备。量子隧穿在此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这些微观尺度的设备能够工作。

最后,量子隧穿为新型的能源存储和传输技术带来了可能性。例如,研究者正在探索如何利用隧穿来设计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或提高某些材料的超导性能。

为什么量子隧穿在微观尺度上可能,而在宏观尺度上则被认为不可能 - 天天要闻


结论

随着我们对量子隧穿深入探索的旅程即将结束,我们现在已经对这一神奇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微观到宏观,量子隧穿与我们的现实世界交织在一起,不断地挑战我们对自然界的传统认知。

在微观尺度上,量子隧穿是一个天生的特性,是粒子的基本行为之一。微观粒子不受经典物理的束缚,它们的行为更符合量子力学的规则,这让它们在碰到能障时能够隧穿到另一侧,而不是像经典物体那样被挡住。这种看似反直觉的行为,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探索和发现的领域。

然而,当我们从微观转向宏观时,量子效应逐渐消失,而经典物理的规律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宏观世界中,物体的行为变得可以预测,且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一致。这是因为量子效应在大尺度上被平均化,变得微不足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随机的量子隧穿事件。

实验验证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理解,从最早的双缝实验到现代的技术应用,量子隧穿的现象都得到了实验证明。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还为我们带来了技术革命,推动了许多先进技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量子隧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上的表现之所以不同,是由于量子效应和经典效应在不同的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界的新途径,同时也让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欣赏。

通过对量子隧穿的深层分析,我们得以窥见宇宙的神秘面纱,感叹于自然界的奥妙,并为未来的探索与发现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