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2023年01月03日20:35:03 科学 1176

什么?!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了?说了下午五六点不能睡觉吧,别人是一睁眼就到晚上12点了,我怎么一睁眼就过100年了,都进入科幻时代了?事实上,这不是科幻,也不是100年后,就是现在。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29日,我国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实现了利用分布式雷达体制进行深空探测,拍摄出了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中国复眼拍摄的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可是,这个雷达跟小行星防御有啥关系,拍摄月球够得着小行星吗?别急,听小编慢慢说,首先,这个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中国复眼”,就是我国小行星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当地的朋友可以自豪了),它是一种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可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进行成像,看清楚了,是成像,并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同时也可以对地月空间之间的区域进行仔细“扫描”,确保不放过任何一颗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就是它

当然,目前我们建成的,只是一期工程,只有4部16米口径的雷达,对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成像也只是小试牛刀。而“中国复眼”的二期工程确定在重庆云阳县建设,有25部30米口径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目前已经开工。到了三期工程,则有上百部雷达,探测距离1.5亿公里,可保持我国在深空探测雷达领域50年的领先优势。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也有说二期工程是25到30部直径25米的雷达

不要以为这些又是遥远的计划,实际上,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一期工程从开工到建成,连一年都没用,二期和三期工程虽然规模大得多,但预计在2025年即可全部投入使用。“中国复眼”不仅能防御小行星,也能确保我国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成功,以后我国就有比较完善得深空探测网络了,部分技术比美国的更先进。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建设中的中国复眼一期工程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来个近景,重庆的朋友自豪吧

不仅如此,如果未来咱们的载人登月成功了,在月球上再部署一个“中国月眼”,实施对地观测,又会怎样呢?或者直接将它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盯着美国本土和各个军事基地,又会怎样呢?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其中最关键的能源供应需要解决,太空基建,电力先行,所以现在明白了我国提出搞千米级太空发电站,有多重要了吧?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所以明白千米级太空发电站有多重要了吧?

可是,无论“中国复眼”建设的规模有多大,它始终是探测工具,难道有小行星袭击,我们就盯着它,“用目光杀死它”吗?当然不,我国早就开始了相关的小行星拦截器的研制,去年11月24日,在央视二套经济信息联播节目中,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就明确表示了,“我们现在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防御的任务”,这个时间预计在2025年。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和美国在2021年12月发射的DART拦截器不一样,我们计划在2025年用一枚长征五号火箭同时发射两个拦截器,一个负责撞,另一个负责拍,万一第一个没撞上,还有第二个作为备份,可谓是万无一失。如果成功,我们中国人也就第一次在宇宙尺度上掌握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科技,可以避免冲到恐龙的覆辙,再阴谋论一点想,如果被美国带偏的小行星要砸向我们,我们也有实力去拦截了。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拦截方案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已经在研制了,不是PPT哈

不仅如此,202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行星防御大会上,我国还探讨了《10km/s以上内爆式超高速发射技术研究及其在行星防御中的应用探索》,以及《关于核爆防御小行星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估的探讨》这些高深而又现实的话题,说明我们准备拦截小行星的手段,可不止撞击这一种方式,必要的时候,不排除使用核武器挽救全人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如果再加上2022年2月25日在安徽合肥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我们发现很多计划都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了,这不禁引发很多人的联想,我们在月球背面到底发现了什么?1999年的事情,真的要瞒不住了?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极危”物种低斑蜻,现身白洋淀 - 天天要闻

“极危”物种低斑蜻,现身白洋淀

最近,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在白洋淀观测到低斑蜻的成虫种群活动,经上海海洋大学专家鉴定,确定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里极度濒危物种——低斑蜻。有关专家称:这一发现标志着白洋淀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已成功重建符合清洁指示种生存的
危地马拉城奥罗拉动物园的动物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城奥罗拉动物园的动物

(外代二线)危地马拉城奥罗拉动物园的动物这是5月15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的奥罗拉动物园拍摄的大食蚁兽。新华社/法新这是5月15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的奥罗拉动物园拍摄的海岛狐蝠。新华社/法新这是5月15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的奥罗拉动物园拍摄的棉冠狨。新华社/法新这是5月15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 天天要闻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北京的春天很短。这或许是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共识。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靠北,立春时节,天气还异常寒冷,可以说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判定入春,在气温上倒是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气候季节划分》,北京的入春时间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此时,北京城内已是春暖花开,公园里的山桃、樱花、玉兰等争相开放,其他的植...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 天天要闻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重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心中的一个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辈科学家靠什么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文中记载,黄旭华有一个观点近乎口头禅:“在现代,尖端通常不过是常规的组合……综合就是创造。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 天天要闻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周二,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北半球出现巨大的“鸟翅膀”状喷发,过热等离子体波汹涌翻腾。 这股太阳物质细丝长度超过100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两倍还多。如今,科学家预测,此次细丝喷发的一部分....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 天天要闻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谢丹颖 张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过前些年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应该对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万年之久。如今,它们“复活”了?恐狼曾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侣而闻名,但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