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2023年01月03日20:35:03 科学 1176

什么?!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了?说了下午五六点不能睡觉吧,别人是一睁眼就到晚上12点了,我怎么一睁眼就过100年了,都进入科幻时代了?事实上,这不是科幻,也不是100年后,就是现在。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29日,我国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实现了利用分布式雷达体制进行深空探测,拍摄出了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中国复眼拍摄的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可是,这个雷达跟小行星防御有啥关系,拍摄月球够得着小行星吗?别急,听小编慢慢说,首先,这个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中国复眼”,就是我国小行星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当地的朋友可以自豪了),它是一种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可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进行成像,看清楚了,是成像,并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同时也可以对地月空间之间的区域进行仔细“扫描”,确保不放过任何一颗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就是它

当然,目前我们建成的,只是一期工程,只有4部16米口径的雷达,对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成像也只是小试牛刀。而“中国复眼”的二期工程确定在重庆云阳县建设,有25部30米口径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目前已经开工。到了三期工程,则有上百部雷达,探测距离1.5亿公里,可保持我国在深空探测雷达领域50年的领先优势。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也有说二期工程是25到30部直径25米的雷达

不要以为这些又是遥远的计划,实际上,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一期工程从开工到建成,连一年都没用,二期和三期工程虽然规模大得多,但预计在2025年即可全部投入使用。“中国复眼”不仅能防御小行星,也能确保我国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成功,以后我国就有比较完善得深空探测网络了,部分技术比美国的更先进。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建设中的中国复眼一期工程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来个近景,重庆的朋友自豪吧

不仅如此,如果未来咱们的载人登月成功了,在月球上再部署一个“中国月眼”,实施对地观测,又会怎样呢?或者直接将它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盯着美国本土和各个军事基地,又会怎样呢?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其中最关键的能源供应需要解决,太空基建,电力先行,所以现在明白了我国提出搞千米级太空发电站,有多重要了吧?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所以明白千米级太空发电站有多重要了吧?

可是,无论“中国复眼”建设的规模有多大,它始终是探测工具,难道有小行星袭击,我们就盯着它,“用目光杀死它”吗?当然不,我国早就开始了相关的小行星拦截器的研制,去年11月24日,在央视二套经济信息联播节目中,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就明确表示了,“我们现在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防御的任务”,这个时间预计在2025年。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和美国在2021年12月发射的DART拦截器不一样,我们计划在2025年用一枚长征五号火箭同时发射两个拦截器,一个负责撞,另一个负责拍,万一第一个没撞上,还有第二个作为备份,可谓是万无一失。如果成功,我们中国人也就第一次在宇宙尺度上掌握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科技,可以避免冲到恐龙的覆辙,再阴谋论一点想,如果被美国带偏的小行星要砸向我们,我们也有实力去拦截了。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拦截方案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已经在研制了,不是PPT哈

不仅如此,202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行星防御大会上,我国还探讨了《10km/s以上内爆式超高速发射技术研究及其在行星防御中的应用探索》,以及《关于核爆防御小行星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估的探讨》这些高深而又现实的话题,说明我们准备拦截小行星的手段,可不止撞击这一种方式,必要的时候,不排除使用核武器挽救全人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如果再加上2022年2月25日在安徽合肥成立深空探测实验室,我们发现很多计划都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了,这不禁引发很多人的联想,我们在月球背面到底发现了什么?1999年的事情,真的要瞒不住了?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我国小行星防御工程启动,一期雷达开机,成功获取月球三维图像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类的基因,可以被「申请专利」吗? - 天天要闻

人类的基因,可以被「申请专利」吗?

Hello 大家好,今天的文字来自 B 站主页「微基因の人类观察社」社员杰夫!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人类基因组计划」——毕竟这可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工程之一,我们中国也曾参与其中 1% 的基因组测序工作
热热热!40℃成片出现!超30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极值 - 天天要闻

热热热!40℃成片出现!超30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极值

据“中央气象台”微博消息,6月11日,河北、天津有超过30个国家站气温突破6月中旬最高气温极值,河北安平、安国、武强,天津静海破6月最高气温极值。未来三天,北方的高温还将持续,应该还会有更多地区打破纪录。据“河北天气”微博消息,今天午后1点,河北省中南部“热红”“热黑”了,40℃已成片出现。中央气象台:继续发...
嫦娥月背“挖宝”,含金量有多高? - 天天要闻

嫦娥月背“挖宝”,含金量有多高?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预选着陆点着陆,顺利完成月壤与月岩采样任务。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并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踏上回家的路。嫦娥六号首次月背“挖宝”的壮举令世界瞩目,
锦州本周天气多变“高温蒸煮”模式开启 - 天天要闻

锦州本周天气多变“高温蒸煮”模式开启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本周我市天气多变前期晴间多云为主气温居高不下后期冷空气带来降雨气温小幅下调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本周我市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持续高位运行,周五到周日将有一次冷空气活动,降水会让高温得以缓解,最高气温在25 ℃—31 ℃,最低气温在19 ℃—20 ℃,南风为主,风力3—5级。气象部门提醒...
科普日历 | 端午安康,心有所忆 - 天天要闻

科普日历 | 端午安康,心有所忆

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和民俗风情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节日都凝聚着群体共同的情感与想象,也保留着群体的记忆。
冷空气要来了!北方极端高温即将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温! - 天天要闻

冷空气要来了!北方极端高温即将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温!

引言今年的夏季,无疑是火热的一年。不同于往年南方梅雨季的凉爽,今年南方气温明显偏高,而北方则是高温持续,炎热难耐。这种南北温差异常明显的天气,其实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本文将就今年夏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后期气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