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2022年10月14日21:05:15 科学 1120

地球上最大的保护组织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在内的大多数主要动物群体的数量平均下降了69%。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另一家非营利机构伦敦动物学会(ZSL)使用一种叫做“地球生命力指数”(LPI)的指标计算出了这些惊人的数字。该指数旨在衡量动物数量总体上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科学家丽贝卡·肖(Rebecca Shaw)说,他们的想法是,这个数字可以提供生态系统处于危险中的早期预警。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地球生命力指数变化趋势。


50年下降近七成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伦敦动物学会两年一次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从公海到热带雨林,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数量直线下降,在1970年至2018年期间平均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两年前,这个数字是68%,四年前是60%。

对某些栖息地和地区的动物来说,情况更糟。淡水物种群落,如鱼类和青蛙,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减少了83%,而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包括亚马孙地区)的野生动物平均数量下降幅度最大,在48年里下降了94%。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分会的首席执行官塔尼娅·斯蒂尔(Tanya Steele)说:“这份报告告诉我们,拉丁美洲地区的森林退化最严重,那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那里的森林砍伐速度正在加速,不仅剥夺了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的树木(的生长权利),也剥夺了依赖树木的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剥夺了亚马孙作为我们对抗气候变化最伟大盟友之一的能力。”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淡水生物变化指数。


非洲以66%的降幅位居第二,其次是亚太地区(55%)和北美(20%)。欧洲和中亚则下降了18%。报告称,这一总量的损失相当于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国的人口消失。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斯蒂尔说:“尽管有科学研究、灾难性的预测、慷慨激昂的演讲和承诺、燃烧的森林、被淹没的国家、创纪录的气温和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但世界领导人继续袖手旁观,看着我们的世界在我们眼前燃烧。”

地球生命力指数”结合了对3.2万种群的5230种动物的全球分析,以衡量各大洲及分类单元的野生动物数量的变化,产生了一个类似于地球生命存量指数的图表。根据这份报告,土地利用变化仍然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分会的科学与保护执行主任迈克·巴雷特(Mike Barrett)说:“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看到的主要下降是由全球农业系统导致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研究人员强调,由于基础设施和农田的阻碍,动物在陆地上移动越来越困难。在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河流中,只有37%的河流保持全程自由流动,而世界上仅有10%的陆地保护区是连通的。研究人员说,未来的下降并非不可避免。他们将喜马拉雅山脉、澳大利亚东海岸、艾伯丁裂谷和非洲东部的东弧山脉,以及亚马孙盆地列为优先保护区域。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亚马孙雨林。


世界自然基金会非洲地区主任爱丽丝(Alice Ruhweza)说,这项评估显示,当自然消失时,“人类的代价是巨大的”。她说,年轻人尤其关心野生动物保护,并将推动政府实施更大的保护措施。她说:“我们拥有年轻的、有创业精神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人口,他们对自然问题表现出了更多的意识。”“因此,变革的潜力非常巨大。但时间不多了,我们需要现在就行动起来。”

地球生命力指数是什么?

生态学家的一天通常包括数动物。他们统计汽车挡风玻璃上的虫子,用无人机飞越水鸟群,在树上绑上伪装相机,当动物走过时抓拍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字揭示了野生动物数量的变化。例如,如果佛罗里达州的一群海牛在某一年耗尽了食物,之后的调查可能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减少,从而显示出数量的下降,通常以负百分比表示。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工作人员在解救海洋生物。


“地球生命力指数”是建立在所有这些统计基础上的。为了得出全球LPI,科学家们首先计算了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个体种群在1970年至2018年之间的变化(数据总是滞后几年)。例如,1000只海牛的数量减少了500只,减少了50%。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一个10人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人口只减少了5人。然后他们把所有的变化,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都取平均值,得出一个数字。这意味着该指数是种群规模变化的平均值,而不是失去的生物数量的平均值。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让我们回到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的标题数字:69%。这个数字表明,如果你把1970年以来全球野生动物数量的变化平均起来,你会得到69%的减少。这个数字大体上是有帮助的。它帮助我们了解到许多动物的数量正在减少。但是,这个数字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动物数量比50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二。再次强调,它并没有计算每组中损失的动物数量,并将它们相加,它是测量每个种群的相对下降规模,并取其平均值。正是这种区分令人困惑,而且最常被误解。麦吉尔大学生态学副教授布莱恩(Brian Leung)说:“(LPI)不断被解释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全球69%的动物资源。”

“人们很容易认为,这些野生动物的数量平均下降了69%,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年该报告的增编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这种误会。研究写道,想象一下,我们从三个种群开始:鸟类、熊和鲨鱼。鸟类数量从25只下降到5只,下降了80%。熊的数量从50只下降到45只,下降了10%。鲨鱼从20只减少到8只,也就是60%。这意味着平均下降了50%。但动物总数从150只下降到92只,只下降了约39%。世界自然基金会试图避开误导性的新闻标题,在报告中解释说,69%的下降并不意味着69%的单个动物已经消失。报告中还显示了大量其他信息,包括经常被忽略的其他指标。肖在谈到LPI时表示:“但我们无法真正控制媒体的解读。”

那么,情况还很糟糕吗?是的。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份报告实际上低估了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部分原因是两栖动物数量的毁灭性下降可能在数据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趋势并没有改变。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保护生物学教授恩里克·M·佩雷拉(Henrique M. Pereira)没有参与撰写今年的报告,他说:“年复一年,尽管出台了重大政策,我们还是无法开始改善这种情况。”“我们最多能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下降。”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大灭绝——自恐龙时代以来地球上最大的生命损失——它是由人类驱动的。这份报告的89位作者正在敦促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今年12月于加拿大举行的COP15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达成一项雄心勃勃的协议,并削减碳排放,在本十年中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以阻止对自然的肆意破坏。

没有一个指标是完美的

近年来,科学家们指出了LPI的其他缺点,例如极端异常值——即自1970年以来野生动物数量大幅下降——可能会拉低总体平均值。布莱恩的研究表明,如果去掉这些异常值,全球LPI的总体趋势就没有那么戏剧化了。其他研究指出,一些用于计算LPI的统计方法似乎也倾向于一个负面的趋势。

“考虑一下LPI试图做什么:用一个数字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我们的数据世界”(Our World In Data)的研究主管汉娜·里奇(Hannah Ritchie)说,这并不容易。正如她告诉Vox的那样,任何衡量标准都有一些重要的警告。“这就是为什么与我交谈过的科学家倾向于将他们的批评指向概括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想法,而不是LPI本身。”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没有完美的指标。”生态学家、自由研究员法尔科·布施克(Falko Buschke)说。他去年领导了一项研究,研究动物种群的随机波动如何影响LPI。他补充说,这些标题数据对宣传很有用,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往往令人困惑,引发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

“这是一项崇高的努力,但也是一项艰难的努力。”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鱼类生态学家、教授安德鲁·雷佩尔(Andrew Rypel)在谈到大型概要统计数据时表示,“你想要准确的数字,但你也试图提取出大量复杂的数据。”他说,另一个挑战是,没有大量物种的数据,包括那些生活在淡水中的物种。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矛盾。当任何衡量标准都是坏消息时,我们为什么还要为如何衡量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而大惊小怪呢?Vox表示,在扭转野生动物数量下降的竞赛中,衡量标准很重要。它们帮助决定政府官员、科学家和环保倡导者如何分配有限的保护预算。它们还可以为公共政策提供信息。例如,研究人员使用LPI来衡量联合国一项主要公约下的几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进展。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还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挖掘一些好消息。像全球LPI这样的头条数字往往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植物和动物的数量正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变化。总体来说,这些变化是负面的,代表着衰退——有证据表明读者更关注坏消息。但许多野生动物的数量是稳定的,甚至在增加。事实上,报告中一半的脊椎动物种群显示出增长的趋势。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该组织写道,从1999年到2015年,在塞浦路斯的克里索丘湾,红海龟巢穴的数量增加了500%。这要归功于有意的保护活动,报告还显示,中非维龙加山脉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已经从2010年的480只增长到今天的600多只——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感谢保护。像这样的例子有数百个,这些都是值得讲述的重要故事。人们已经厌倦了看到过去十年没有多大变化的负面数据。肖说:“我感觉人们在接受这样的新信息时很沉默。”这些数据表明了什么是有效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可以恢复,几十年的保护工作并不是一事无成。

全球生物多样性糟糕成绩单:主要动物50年少七成 - 天天要闻

▲科学家观测动物。

新闻来源:ABC、VOX、纽约时报、卫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养乐多亮相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持续支持益生菌科研与科普 - 天天要闻

养乐多亮相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持续支持益生菌科研与科普

5月19日-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支持的“第二十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着眼于益生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养乐多支持主办的
“85后”孔大力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天文台台长 - 天天要闻

“85后”孔大力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天文台台长

近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布任免通知,经研究,决定:孔大力同志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免去沈志强同志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职务。孔大力同志任上海天文台台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沈志强同志上海天文台台长职务,保留正局级。孔大力,男,1985年11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行星物理与...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动物的爱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观! - 天天要闻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动物的爱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观!

熟悉刑侦推理类作品的朋友们,肯定对氰化物印象深刻——毕竟很多受害角色,都是只沾了一丁点剧毒的氰化物就饮恨当场。然而,在无奇不有的自然界,氰化物也可以成为传情达意的礼品。不仅如此,动物“情侣”之间还有很多让人大跌眼镜的危险互动,在这个 520
这样吃饭,真的可能会让你变秃!但很多人还以为超健康 - 天天要闻

这样吃饭,真的可能会让你变秃!但很多人还以为超健康

过去十年里,间歇性禁食已悄然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据《自然》杂志报道,一项统计发现,2023 年美国超过 10% 的成年人都在实践这种饮食方式。在互联网上也只需略加搜索,就能发现各种间歇性禁食的指南,教你如何具体操作,给身体带来种种益处。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 天天要闻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22日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并首次收录了蜻蜓和蚯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物种名录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
OpenAI在阿联酋启动“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扩展至亚太地区 - 天天要闻

OpenAI在阿联酋启动“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扩展至亚太地区

【TechWeb】近日,OpenAI联手G42、甲骨文、英伟达、软银和思科等公司,共同宣布打造“星际之门阿联酋”(Stargate UAE),这是OpenAI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Stargate的第一个国际部署项目。作为“OpenAI for Countries”倡议下的首个合作伙伴项目,OpenAI正在与G42合作,在阿布扎比阿联酋-美国人工智能园区(UA
于涵洋课题组JACS:TNA酶催化RNA天然连接 - 天天要闻

于涵洋课题组JACS:TNA酶催化RNA天然连接

苏糖核酸(TNA)是一种非天然核酸,结构简单(图1),能像RNA一样碱基配对,也能折叠形成功能性结构,因此被视作生命起源早期可能的遗传物质。而且,TNA具有优异的抗核酸酶降解能力,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展现出潜力。图1. TNA与RNA的化学结构
“唯论文”如何破?清华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唯论文”如何破?清华给出答案

清华大学学子正在上课路上。清华大学供图 在清华大学研究生评价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从2019年起有4份文件围绕一个主题密集出现:《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的导向;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