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出站即任复旦教授!他的研究曾被院士写入教科书

2022年10月14日17:43:02 科学 1663
博士后出站即任复旦教授!他的研究曾被院士写入教科书 - 天天要闻

亚里士多德定义的五种感官中,介导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的受体基因已被相继确定。其中,科学家关于五种感受体的研究已经3次斩获诺奖。最近一次是2021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发现的温度和触觉受体。但人类感知声音的核心即负责听觉转导的离子通道是由哪个基因编码的,一直是个谜。

2020年,闫致强与合作者最终确认了位于耳蜗毛细胞中的听觉转导离子通道,为听觉受体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他和团队正在围绕这个难题继续展开攻关。

博士后出站即任复旦教授!他的研究曾被院士写入教科书 - 天天要闻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Jevin

科研之路 顺风顺水

01

2000年,闫致强高考进入复旦大学时,中国脑科学研究刚刚起步,缺乏知识基础与专业训练。

大二时他就毛遂自荐到杨雄里院士在复旦大学创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所,进入李葆明教授实验室里做研究。大三暑假又通过老师引荐,到新成立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凭着这股“闯劲儿”,他在神经所接触到了当时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专业训练。

2004年,他作为推免生到神经所硕博连读,一年后,他跟着导师罗敏敏来到另一个新成立的创新型机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做嗅觉神经元信息传导研究。2004年关于嗅觉受体分子家族的研究刚刚获得诺奖。那段时间,闫致强首次证明了嗅球有精确而特异的两侧连接,这是当时第一篇证明前脑有精确而特异的两侧连接的报道。2008年,相关研究发表于《Neuron》。

后来,在饶毅、罗敏敏和王晓东三位教授的联名力荐下,闫致强如愿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詹裕农实验室做博士后。

2013年,闫致强关于触觉传导离子通道NompC的研究发表于国际顶尖科研期刊《Nature》,这项他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还被录入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编写的教科书《神经生物学原理》。

学成归国,复旦启航

02

2013年,时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的中科院院士金力在闫致强复旦面试时特意与其促膝长谈,讲起当年谈家桢先生为了促进国内科研的进步,不顾高龄专门去美国邀请他回国的故事,以此激励闫致强回母校任教。复旦直接“破格”给这位刚出站的博士后研究员以博导职位。次年,闫致强又获得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称号。

接下来几年的科研成绩,闫致强并未辜负复旦和上海市对人才的期许。2019年,他和该校教授服部素之团队、东京大学教授濡木理团队合作,确认了人感受声音振动的听觉首要机械力门控离子通道,解决了已困扰听觉领域近40年的问题。相关成果以封面形式发表于《Neuron》。

明确选择 探索不止

03

两年前,闫致强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跳”到尚处于新生期的深圳湾实验室,“蜗居”在一栋商业大楼里,和团队在这里寻找人类感知世界的最后一块拼图。

事实上,在听觉研究方面,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Georg von Bekesy因为发现听觉器官耳蜗,已经在196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听觉受体的发现却困扰了科学家数十年。

闫致强表示,这是因为听觉在五感中是工作机制最为复杂和精巧的。“嗅觉和味觉都是化学反应,相对简单,相关受体与化学分子的结合通过体外培养细胞实验就能证明。听觉则需要感受机械力,要了解把这种力转化为电信号的分子机制。”他解释说,“与触觉相比,声音振动引起的电信号比压力引起的电信号的受体更难捕捉,也需要比触觉更加精巧的蛋白复合体,这在体外培养细胞里很难重构或者筛选。”

过去几十年,听觉科学家们发现TMC1与TMC2基因对人和小鼠听力十分重要,这两个基因在耳聋患者中也被发现,但它们是不是人耳感受声音机械力的门控“开关”却一直不清楚。闫致强和合作者2020年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证据。不过,他表示,这只是为听觉受体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听觉怎么传导、如何感受机械力刺激,这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他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听觉、触觉、感觉、渴觉等感觉受体及其工作机制,了解生物体感知外界的密码。同时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听力障碍影响着约2780万患者,他盼望能够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落地,研究耳聋的致病机理、研发诊断相关疾病的基因和治疗药物。

参考资料: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7411.shtm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博士后出站即任复旦教授!他的研究曾被院士写入教科书 - 天天要闻

推荐·直播/活动

10月21日 14:00-17:30 上海

脑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产业沙龙

11月01-02日 09:00-17:30 重庆

首届西南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

11月25-27日 09:00-17:30 上海

第四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 天天要闻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目前,全国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100余种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抢...
湖北首次运用AI技术验收配电架空线路 - 天天要闻

湖北首次运用AI技术验收配电架空线路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欣、通讯员余健兵、何瑶)5月21日,在孝感市安陆市木梓镇10千伏江河线验收现场,一架配有毫米级定位模块的无人机从江河线1号杆快速向电力线路和杆塔飞去,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逐基采集杆塔、设备数据,并自动回传至后台系统,通过A
低调的武汉,真的要出圈了 | 大刚观察 - 天天要闻

低调的武汉,真的要出圈了 | 大刚观察

你对武汉的印象是——制造业大市?大学之城?还是“九省通衢”的便捷?抑或是春晚分会场上光谷发出的“科技之光”?一如春晚分会场上的“赛博光谷”,在很多人眼中,武汉是一座“硬核”的工业城市。这一次,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去看武汉。5月21日,武汉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
高瓷科技:以创新技术领跑高端高岭土市场,破解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国产化难题 - 天天要闻

高瓷科技:以创新技术领跑高端高岭土市场,破解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国产化难题

作为国内高端高岭土领域的领军企业,高瓷科技(股票代码:838399)凭借其自主研发的“物理改性高岭土组合物及纳米研磨成型关键技术”,成功打破国际垄断,为我国耐高温耐腐蚀陶瓷涂层材料的原料供应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公司深耕高岭土细分领域22年,以技术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稳居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行业标杆...
首次!《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 - 天天要闻

首次!《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

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 庞婷)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当天,北京市首次发布《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展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北京实践”,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进程。《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疫苗”唤醒的病毒:巴布亚新几内亚爆发脊髓灰质炎! - 天天要闻

被“疫苗”唤醒的病毒:巴布亚新几内亚爆发脊髓灰质炎!

【导语:一个“消失”的病毒,为什么突然又回来了?】在我们以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它却悄然绕过全球防疫网络,在一片人们最不设防的土地上,再度冒头——而这一次,它不是“野生”的,而是“人为的”。
海水太热,小丑鱼被逼出“缩骨术” 新研究:为节省能量,还能长回去 - 天天要闻

海水太热,小丑鱼被逼出“缩骨术” 新研究:为节省能量,还能长回去

5月21日最新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文章显示,小丑鱼会通过“缩身”来适应越来越热的海洋。研究称,在2023年的一场强烈热浪中,研究人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贝湾(Kimbe Bay)对134条小丑鱼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其间,研究人员每月都会捕捉这些特定的小丑鱼并测量它们的长度。结果表明,在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