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试图创造人造黑洞,是探索还是自杀可能毁灭地球?

2022年10月13日07:06:13 科学 1041

科学是伟大的,宇宙万物的奥秘都无法逃脱科学的范畴。科学探索研究的这条道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风险和机遇。走在科学探索前沿的就是引领人类科技不断向前的那些伟大科学家,我们经常说科学家都是疯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科学的探索充满着各种风险,而科学家想要通过科学探索世界的奥秘,那么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很多的实验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佛家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科学的探索也是如此,科学家的一念有可能给人类带来飞跃,也有可能让人类陷入巨大的危机,甚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毁灭地球。

黑洞是结构极其紧密的天体,质量与海王星相同的一个黑洞直径还不到2米,而其引力场差不多相当于海王星的100亿×100亿倍,连每秒30万公里的光也不能逃脱它的吸附,更不要说其他的物体了。这正是黑洞的神奇可怕之处。主流物理学界认为,自然界的黑洞虽有辐射,但不湮灭,它会逐渐把周围的东西都吸引进去,变得越来越大,直至崩塌。那么,人造微型黑洞是否也具有与自然界黑洞一样的特征呢?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科学家威廉?昂鲁最早提出人造黑洞的设想。

科学家试图创造人造黑洞,是探索还是自杀可能毁灭地球? - 天天要闻

能够制造黑洞是一些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尤其是“弦理论”的研究者们恨不得明天就能亲眼目睹让他们心仪已久的黑洞真面目,哪怕是转瞬即逝也没关系。

据此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物理学家霍斯特?施托克和马库思?布莱吉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粒子加速器使氢原子核相互碰撞,使氢原子密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一个微小的黑洞,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收集这些能量为我所用,正好可以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两位科学家认为利用黑洞方法制造核能,将比生产普通核能的效率高1000倍。因为从理论上讲90%的粒子在黑洞里都能转换成核能。他们的设想如果能真正实现,未来世界能源年消耗只需要10多吨的海水作原料便足够了。

科学家试图创造人造黑洞,是探索还是自杀可能毁灭地球? - 天天要闻

据说,美国军方正把眼睛瞄向人造黑洞的军事用途,已拨付巨款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在递交国会的秘密报告中预言,人造黑洞不仅很快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而且50年后,具有巨大能量的“黑洞炸弹”将会像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投下的原子弹一样,令世人瞠目结舌。

虽然科学是通过实验一步步失败走向成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的实验研究在人类的缺点,任何事情都在一瞬之间,科学家很可能带领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很可能毁灭人类文明甚至整个地球。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是众所周知的----特斯拉,他的存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偶像。他一生中至少有上千项发明,而我们现在使用的交流电就是来自他的双手。

科学家试图创造人造黑洞,是探索还是自杀可能毁灭地球? - 天天要闻

交流电、无线电等领域,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样的科学家,不是没有科学实验,他也有一个绰号叫疯狂科学家,因为他在不断地做实验。20世纪30年代,特斯拉在实验室里玩得很好,并将各种钢套管埋在井底下。

然后他把井口堵上后发现井在不同频率的振动传播,同时振动到一定频率的井口发生强烈的震动,几乎把纽约夷为平地,可见任何实验的出现对人类都有好处也有坏处,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实验的危险性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科学界,出现了这样一种人为制造黑洞的实验。

科学家得出结论,宇宙黑洞也并不是只有坏处,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宇宙黑洞内部可能是时空隧道或异世界,对此科学家开始设想在地球制造黑洞,模拟黑洞。当地球出现人造黑洞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地球是否会毁灭?人造黑洞究竟是探索奥秘还是毁灭未来?

未知领域对人类的吸引力有增无减,所以在迷乱之下,人们做出了很多不计后果的疯狂实验。也许探索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前进的路上渐渐变质,成为了危害人类自身的一颗定时炸弹。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 天天要闻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新时代记录】作者:韩 丹(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航拍专委会副主任、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近几年,“新质生产力”是绝对的社会热词。它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 天天要闻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人对智能机器人早已不陌生。但或许不太为人所熟悉的是,这类机器人还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应用场景:为残疾人群提供出行解决方案。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 天天要闻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今天(5月17日)上午,“百廿复旦 健康同行”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型义诊活动在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举行。现场不仅有超120位复旦医疗专家现场义诊,复旦上医科普讲堂也同步开启直播,全方位为市民的健康“撑腰”。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 天天要闻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任务代号021,寓意从0到1的突破;一箭12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5月14日,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在太空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作为此次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研发的主导机构,之江实验室,负责星载智能计算机与AI模型。5月16日,发射已经过去了48小时,...
沙尘天气为何频袭西北地区?如何预防? - 天天要闻

沙尘天气为何频袭西北地区?如何预防?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5月17日电(记者王朋)立夏过后,西北地区仍然多次出现沙尘天气,局地甚至出现沙尘暴。今年春季以来,沙尘天气频袭西北,个别地方沙尘天气较历年同期偏多。为何沙尘天气频频来袭?沙尘天气往往在冬春季节多发,为何波及夏天?公众
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

来源:新华社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17日至18日将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民间神兽 马蜂 - 天天要闻

民间神兽 马蜂

马蜂,这种在我们生活环境中并不陌生的昆虫,常常带着让人又惧又奇的色彩。当它们在屋檐下筑起蜂巢,或是成群飞舞时,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多数人对马蜂的印象可能仅停留在其蜇人时带来的疼痛与恐惧上,然而,马蜂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