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了,多地发现新冠BF.7变异株可过路传播

2022年10月12日13:33:06 科学 1467

曾经简单以为,一次无奈的哭,便是人间所有的沧桑;一个小小的挫折,便是人生所有的痛苦。其实不然,如今我们正沦陷在疫情的肆虐之中,正遭受病毒的直接侵蚀。
从相关病理学上讲,BF.7实际是BA.5的一个下属分支。它具有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强等普遍特征。就其特征而言,预示着一个阳性病例会在很短时间内传播给更多人,且疫苗接种以及过往感染也很难阻断感染。


危险了,多地发现新冠BF.7变异株可过路传播 - 天天要闻

新冠病毒图片

从以上特征论证,各地发现新冠BF.7变异株过路传播的现象符合客观事实。
永远记住,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下。新冠BF.7变异株再神话,没必要过度恐惧,只要我们做好以下防护措施,新冠依旧与你绝缘。

一是非必要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不去农贸市场集聚,不生吃奶类、蛋类和肉类。从事野外工作的特殊人群,应做好有效的个人防护,减少暴露于野生动物或其分泌物及排泄物的机会。二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后、制备食品前后、饭前便后、处理污物后及时洗手,洗手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搓手最少20秒,用流动水冲洗,并用酒精消毒。三是注意环境卫生,多通风,保持良好的呼吸道礼仪。打喷嚏和咳嗽时避免对着他人,应用纸巾或手肘(而不是手)遮掩口鼻。把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