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机器人企业CEO质疑:水变双氧水是“伪科技”还是真创新?

2022年09月27日16:33:37 科学 1388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声称“水可以变成双氧水消毒杀菌”。众所周知,双氧水消毒杀菌是常识,但“水变成双氧水”这事就值得推敲了!

这不,就连国内知名机器人赛道企业钛米机器人董事长潘晶都在朋友圈“下场”辟谣:“水再怎么处理也成不了双氧水,这个其实加的是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氯,然后电解产生非常弱的类氯离子杀菌......”

知名机器人企业CEO质疑:水变双氧水是“伪科技”还是真创新? - 天天要闻

水到底能不能生成双氧水?这还真的是一件挺专业的事儿。要探讨这件事儿,首先得从双氧水的诞生开始讲起。

“双氧水”的诞生及主流制法

1818年,法国著名化学家泰纳尔(J.H. Thènard)做了一次实验,首先,他加热已除去了过渡金属离子的硝酸钡得到了氧化钡:

2Ba(NO3)2→2BaO+O2↑+4NO2↑

随后,泰纳尔将氧气通过赤热的氧化钡(BaO)时制得了过氧化钡(BaO2):

2BaO+O2→2BaO2

接着,他发现将BaO2分别与硫酸、硝酸、醋酸或磷酸反应,都能得到一种“富氧产物”,经过分析得出:

这种富氧产物含有与水相等的氢及比水多一倍的氧,由此称其为“二氧化氢”,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的由来。

知名机器人企业CEO质疑:水变双氧水是“伪科技”还是真创新? - 天天要闻

图源网络

而作为一种过氧化物,其分子结构极其不稳定,双氧水中的氧(O-)是以高能态的形式存在,在常温下随时可分解还原成氧(O2):

H2O2 → H2O +(O)氧原子

这也是双氧水为什么能杀菌的原因。当双氧水中的单原子氧O散逸出来,就会立刻寻觅附近分子中的原子、电子进行“掠夺”,即掠夺附近微生物、细菌的原子、电子,从而使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破坏,杀死细菌。经实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及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知名机器人企业CEO质疑:水变双氧水是“伪科技”还是真创新? - 天天要闻

同时,作为一名杀菌消毒能手,除却去除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双氧水还能去除异味,并生成无毒的物质,在消毒完成后分解为氧气和水,这种无污染清洁绿色的特性也符合当下“双碳”大环境的调性,因此,双氧水也成为了备手欢迎的杀菌消毒液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双氧水近年来产量及表观消费量均保持稳步上升,2021年我国双氧水行业产量达到1235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240万吨。(包括造纸、纺织印染、污水处理、化工冶炼等各领域)

那么,话说回来,当下双氧水的主要制作方法是什么?

在1950年代以前,主要是采用电解法制备过氧化氢——电解硫酸氢盐溶液(如硫酸氢铵、硫酸氢钾)得到过二硫酸盐,再加入硫酸使过二硫酸水解从而得到过氧化氢。

到了1953年,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出了一种蒽醌法,即以2-乙基蒽醌和钯为催化剂,由氢气和氧气直接化合生成过氧化氢:

H2 + O2 = H2O2(2-乙基蒽醌,钯)

在此过程中,2-乙基蒽醌在钯的催化下被氢气还原为2-乙基蒽醇,而2-乙基蒽醇与氧气反应即得过氧化氢。据了解,现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一技术,相关数据表明蒽醌法合成的过氧化氢占了全球产量的 95%及国内产量的98%。

知名机器人企业CEO质疑:水变双氧水是“伪科技”还是真创新? - 天天要闻

国内的话,过氧化氢的生产则稍微起步较晚,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第一套蒽醌法生产装置在北京氧气厂建成投产,随后,据《现代化工》报道,200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促使消毒用过氧化氢用量飙升,全面推动了国内过氧化氢项目的上马热潮。2005年,我国过氧化氢产能比4年前又翻了1倍,达到220万t/a(27.5%),产能、产量及表观消费量均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当然,双氧水的合成方法也并非只有上面两种,还有无机化学反应法、碳氢化合物自氧化法、异丙醇氧化法及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法等等,但直接使用再普通不过的水,可以自发生成双氧水吗?诸位看官可分享专业见解。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旦接触10秒即可感染!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一旦接触10秒即可感染!紧急提醒

最近气温回升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想到户外钓钓鱼、玩玩水?别急!外出玩水需谨防感染血吸虫病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血吸虫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它是如何传播的?怎样才能避免感染?
科学家发现寄生虫“鼻祖”,它来自1.6亿年前的侏罗纪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发现寄生虫“鼻祖”,它来自1.6亿年前的侏罗纪

还记得小时候打蛔虫的经历吗?其实,寄生虫家族是非常庞大的,除了蛔虫,还有绦虫、线虫、血吸虫等多个种类。棘头虫也是其中之一,作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类体内寄生蠕虫,它能够感染人、猪、犬、猫、鱼等各类动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16175-轨道保持 - 天天要闻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16175-轨道保持

轨道保持 orbit keeping利用航天器上的动力装置调整航天器的速度,修正轨道参数,使航天器运行轨道与标准轨道的偏离量限制在给定范围内(常以星下点的偏离位来表征)。对不同高度的航天器,轨道保持的方法也不相同。1.
41岁大学教授突发疾病离世!曾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 天天要闻

41岁大学教授突发疾病离世!曾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4月8日,有网友发帖称,青年学俊、宁夏大学李海波教授凌晨去世。4月9日,宁夏大学一名老师向记者证实了李海波因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他表示:“我们后续应该不会有讣告和追悼会。”李海波(右一)。图/宁夏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公众号据该校官网,李海波出生于1984年,任宁夏大学测试分析中心副主任、教授。2012年李海波从...
欧盟拟禁碳纤维,或重创日本尖端材料产业 - 天天要闻

欧盟拟禁碳纤维,或重创日本尖端材料产业

【TechWeb】碳纤维作为一种常见材料,在轻量化、强度、耐久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诸多领域表现卓越,因此常被应用于高端车、跑车以及性能车等。然而近日有消息传出,欧盟(EU)正在探讨原则上禁止使用碳纤维的方案。欧盟认为,在车辆报废时,碳纤维产生的细小纤维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据报道,欧盟正在就修改“ELV(End o...
运鸿集团研发全生物降解材料,支持生态保护 - 天天要闻

运鸿集团研发全生物降解材料,支持生态保护

水被称为生命的源泉,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但近年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纳米塑料可穿透人体细胞膜,跨越血液-脑屏障,甚至影响胎儿发育。其超强的吸附能力更易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峻挑
神农架野人最新目击:2025年红外相机拍到惊人影像 - 天天要闻

神农架野人最新目击:2025年红外相机拍到惊人影像

红外影像与DNA检测揭穿野人传说:直立黑影实为月光下的金丝猴,神秘毛发竟是牦牛围巾碎屑。鬣羚嚎叫、黑熊脚印、低温噪点编织了半世纪的山野谜团。护林员笑叹:“找不着野人不打紧,山里喘气的活宝贝多着咧。”当科学照进迷雾,千年红豆杉与白化大鲵正绽放
新物种一次性20+!在云南这座大山 - 天天要闻

新物种一次性20+!在云南这座大山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团队历时近两年,对高黎贡山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大型真菌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该团队在研究9400多份标本基础上,发表了21个新种、1个中国新记录种。相关成果刊载在《真菌学》等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