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2022年09月26日10:29:03 科学 1248

原创Pan XX 抗菌科技圈

「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 天天要闻

第一作者:Sk Rajab Ali

通讯作者: Mrinomy De

通讯单位:印度科学理工学院

研究速览

近期,印度科学理工学院的Mrinomy De课题组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了有关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活性研究的研究工作。各种纳米酶过氧化物酶样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该研究中,作者通过共催化途径制备了具有增强MoS2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Fe掺杂MoS2 (Fe@MoS2)纳米材料。利用芬顿反应,类似过氧化物酶的Fe@MoS2纳米酶促使过氧化氢(H2O2)分解为活性羟基自由基(·OH)。研究了在Fe@MoS2存在下H2O2的高效分解对芥子气模拟剂抑菌解毒活性的影响。在低浓度H2O2作用下,Fe@MoS2和H2O2联合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Fe@MoS2进一步应用于化学战剂硫芥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化物的解毒,选择转化为无毒的亚砜。这项工作展示了一种混合纳米酶的发展及其从有害化学物质到微生物的环境修复。

「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 天天要闻

要点分析

要点一,通过掺杂Fe提高MoS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Fe@MoS2的过氧化物酶样催化活性。掺杂在MoS2晶格平面上的Fe离子在共催化途径中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样纳米酶的活性。得到的MoS2和其他许多报道的纳米酶相比,Kcat值非常高(1.6 × 10−2 M s−1 g−1)。

要点二,抗菌性能的体现:利用Fe@MoS2高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耐药病原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革兰氏阴性菌株大肠杆菌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在高度稀释的H2O2(~ 17650倍)存在下,Fe@MoS2纳米材料对两种菌株均表现出显著的杀菌活性。Fe@MoS2纳米材料在H2O2存在下对芥菜模拟剂的解毒效果也很好。

图文导读

「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 天天要闻

图1. 合成的Fe@MoS2纳米材料的表征。(a) Fe@MoS2纳米材料的SEM图像显示为簇状的花状结构。(b) Fe@MoS2的TEM图像显示了单个纳米花的大致大小,约220纳米。(c) Fe@MoS2纳米材料的HRTEM图像显示了相邻两层之间的d间距。(d) Fe@MoS2纳米材料的XPS广谱表示总体组成。(e) Mo 3d, (f) S 2p和(g) Fe 2p的XPS谱表明Fe@MoS2异质结构中存在相关元素。(h)原始MoS2和Fe@MoS2纳米材料的XRD图谱表明复合材料中存在MoS2层。(i) MoS2和Fe@MoS2纳米材料的磁化图代表了纳米材料的磁性。

「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 天天要闻

图2. (a) Fe@MoS2过氧化物酶样催化活性的反应方案。(b) Fe@催化活性的紫外可见图

在H2O2 (2.5 mM)和TMB (0.5 mM)存在的醋酸缓冲介质中,MoS2 (6.25 μg/mL)和天然MoS2 (6.25 μg/mL)(100 mM, pH = 4.2) 30分钟。

「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 天天要闻

图3. (a)提出了Fe@MoS2纳米材料过氧化物酶样纳米酶活性的共催化反应途径机制。(b)对Fe@MoS2纳米材料中掺杂的Fe原子的高分辨率XPS光谱表明存在的两种氧化态。(c)羟基自由基(·OH)氧化TA的反应方案。(d)用TA法检测羟自由基(·OH)。在TA (0.5 mM)、H2O2 (5 mM)、Fe@MoS2 (1.25 μg/mL)和其他对照物质存在的乙酸缓冲液(0.1 M, pH = 4.2)培养基中。在激发波长315 nm处记录了荧光发射光谱

「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 天天要闻

图4. 经过处理后,含有MRSA和大肠杆菌菌株形成的菌落的琼脂平板图像在含H2O2 (0.5 mM, 1.7 × 10−3%)的醋酸缓冲介质(100 mM, pH = 4.2)中,分别以2.5和1.25 μg/mL的浓度培养Fe@MoS2纳米酶1 h。

「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 天天要闻

图5. (a)纳米酶催化氧化CEES的反应方案。(b) CEES转化随时间变化的GC图。(c)在Fe@MoS2 (100 μg)和H2O2存在下,CEES (25 mg, 0.2 mmol)氧化为CEESO的转换图

(0.21 mmol)甲醇(MeOH, 2 mL)室温。(d) 催化氧化产物的氢核磁共振分析。

结论

该论文报道了用Fe@MoS2作为一种高效的过氧化物酶类纳米酶制备Fe掺杂MoS2纳米材料,并应用于硫芥的抗菌活性和解毒。由于铁离子插入到MoS2层中,MoS2的催化活性显著增强。这种显著的增强来自于Fe和MoS2共催化活性的协同效应以及MoS2层的固有特性。类似的方法可以扩展到其他金属离子和纳米材料复合材料,以增强纳米酶的活性。这种增强活性在应用抗菌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少,从未应用于CWAs的解毒。作者证明,在纳米酶Fe@MoS2的存在下,消毒剂H2O2对耐药菌株MRSA和大肠杆菌在之前报道的最低浓度下表现出非常高的杀菌效果。此外,利用过氧化物酶样纳米酶对硫芥子气进行脱毒还未应用过。作者对模拟芥子气CEES的催化氧化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没有任何毒性过氧化。因此,该研究将有助于探索新型过氧化物酶类纳米酶的开发及其在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2c11245

参考文献:Ali, S. R.; De, M., Fe-Doped MoS2 Nanozyme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Detoxification of Mustard Gas Simulant.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2, DOI: org/10.1021/acsami.2c11245

「科研快报」 Fe掺杂MoS2纳米酶对芥子气模拟剂的抑菌和解毒研究 - 天天要闻

投稿联系:[email protected]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比尔・盖茨: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工作,AI 将取代人类做大部分事情 - 天天要闻

比尔・盖茨: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工作,AI 将取代人类做大部分事情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随着生成式 AI 的迅速崛起,世界正在迅速演变到一个新的领域,并重新定义我们如何看待工作。在过去几个月里,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分享了关于 AI 如何影响工作的有趣见解。在今年 3 月的一次《印度快报》采访中,比尔・盖茨分享了更多关于 AI 对工作影响的见解: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做工作。工作是...
孙梦如 | 中国特色数字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思考——《数字新闻:理念、价值与秩序重构》新书发布会综述 - 天天要闻

孙梦如 | 中国特色数字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思考——《数字新闻:理念、价值与秩序重构》新书发布会综述

作者孙梦如2024年11 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学“数字新闻业与新闻学”论坛暨《数字新闻:理念、价值与秩序重构》新书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3
百度“AI守护官”获2025爱迪生奖,86%识别准确率捍卫全球生物多样性 - 天天要闻

百度“AI守护官”获2025爱迪生奖,86%识别准确率捍卫全球生物多样性

4月3日——被誉为“科技界奥斯卡”的爱迪生奖揭晓,百度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联合开发的“濒危物种AI守护官2.0”从全球数千项顶尖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2025爱迪生最佳新产品奖银奖。据了解,爱迪生奖创立于1987年,以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命名,致力于表彰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人类进步的突破性创新,被誉为“科...
美股暴跌,我们研究了如何用加农炮把特朗普发射到太阳上 - 天天要闻

美股暴跌,我们研究了如何用加农炮把特朗普发射到太阳上

当地时间4月3日,由于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全面征收关税的计划,美国股市收盘暴跌,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股灾降临,不少网友都翻出了据说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5年竞选期间发过的一条推特:“如果有一天道琼斯指数单日狂跌超过1000点,那当时的总统就应该被装进加农炮里,以极快的速度被射向...
肯尼亚古老森林中发现新的极度濒危鳉鱼物种 - 天天要闻

肯尼亚古老森林中发现新的极度濒危鳉鱼物种

《Zootaxa》杂志正式描述了一种新发现的鳉鱼,Nothobranchius sylvaticus 。这种鱼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的实地考察中,研究人员在肯尼亚东南部的一片古老森林中采集了这种鱼的样本。
比邻星的剧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 天天要闻

比邻星的剧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利用ALMA,天文学家发现比邻星经常产生高能毫米波长耀斑,这可能会显著改变或剥离其宜居带行星的大气层。比邻星距离我们仅四光年多一点,是我们最近的恒星邻居,也是一颗高度活跃的 M 矮星。艺术家对比邻星恒星耀斑的概念图。图片来源:NSF/A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