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2022年07月16日02:26:09 科学 1275

电影里的僵尸一般都是人死后被所谓的“尸气”感染,变成僵尸。

民间传言,僵尸没有脑子,它们的行为更接近于野兽,也就是见人就咬。

然而一项人体研究指出,人类身体里存在着一种“僵尸基因”,它试图让死去的人复活。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僵尸克星林正英

在我们的印象里,人一旦死亡,身体内的基因也会慢慢凋亡

可是科学家通过对遗体内的基因追踪发现,一些基因会在人体死亡之后异常活跃。

那么“僵尸基因”到底是什么,它真的能让人起死回生吗?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起死回生的僵尸

异样的尸体

美国华盛顿的科学家通过监测死去实验动物的信使RNA水平,发现,它们在时候出现了反常活跃

信使RNA是基因指挥合成蛋白质的时候,与其中一条单链发生匹配的RNA链条

按理说,生物体死后,身体内的细胞也走向死亡,所有生命相关的活动,如基因的复制、转录等都将停止。

信使RNA活跃,说明这个时候有基因在合成蛋白质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人体的三种RNA

科学家们顺着RNA追踪,发现,当生物体死后,身体内的部分基因竟然会异军突起,比生前还要活跃。

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基因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激活”人体。

原来,最不想让生物体死亡的,其实是生物体本身

因为这个基因太诡异,试图让个体“起死回生”,于是被称为“僵尸基因”。

所谓僵尸基因并不是单独的一种基因,而是多种基因组合参与,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出现在生物的大脑里面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死而复生

现代医学上,以人类的脑死亡作为个体死亡的标志。

很多人对于脑死亡也存在误解,认为脑死亡就是脑细胞全部死了,于是人也就嗝屁了。

其实脑死亡是指脑干死亡,也就是脑干的功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功能停止

脑干控制着人类的呼吸,它的失效意味着人没有了呼吸

心跳停止还可以通过按压、电击等方式恢复,脑干的停止目前医学技术无法再唤醒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医生宣布死亡

科学家们发现,脑干死亡,但是脑部的细胞不一定就完全停止了工作。

科学家在小白鼠脑内发现了有1000多个基因,在死后的24小时内出现了活跃,在之后的4天内活跃度累加到最高峰。

随着死亡时间越长,它们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既然实验小鼠能够出现僵尸基因,那么人类应该也有,并且人类的大脑结构更复杂,因此所拥有的僵尸基因会比小白鼠更多。

那么,僵尸基因是怎么工作的?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小白鼠体内发现“僵尸基因”

僵尸基因

僵尸基因分为三类,它们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僵尸基因,也是死得最快的,是神经元细胞内的基因,大概就存在12到24个小时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础的组成单位,作用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信息

也就是说,人死了但是神经元没有完全死去,反而火力全开,保持活跃。

如果这个时候去刺激尸体,会有疼痛吗?科学家们认为可能会有,但是不能做出任何反应。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神经元细胞

之前科学家就曾经做过实验,他们认为人死后依旧能听到声音,就是因为发现神经元并不会跟随人体的死亡而立即死亡,反而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个发现让无数观众高呼,《甄嬛传》里面甄嬛在果郡王死后才告诉他两个孩子的身世,果郡王极有可能听到了。

第二类僵尸基因来自神经胶质细胞,这是除了神经元之外,人类的神经系统中第二多的细胞。

它的主要作用是辅助神经元分配物质、修复神经元和吞噬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人去世之后或许还能听见声音

神经胶质细胞基因活跃的时间正好与神经元是错开的,人体死亡12小时候的时候,神经元已经开始出现减少,这个时候神经胶质反而越多。

因为神经胶质是帮助神经元的,当它发现神经元出现减少后,会认为神经元出事儿了,于是疯狂抢救神经元

就出现了,它内部的DNA在神经元的活跃最低的时候,反而达到巅峰。

第三类僵尸基因占据了本次监测基因的80%,它被称为管家基因,它在人体死亡之后,会极力控制身体内的细胞不要被破坏,保持原状。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神经胶质细胞

其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都在它的掌控之下,它才是整套僵尸基因的主体。

并且“管家基因”活跃的时间也是最长的,通常会在4天以后才出现减少。

僵尸基因虽然有试图唤醒人体的目的,但是却没有唤醒的能力,因为脑干已经停止了工作,人类没有了呼吸。

呼吸会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身体的运转。

没有了呼吸,这些僵尸细胞其实就是在“燃烧”人类身上最后一点能量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医疗器械呼吸

僵尸基因的本质

僵尸基因是为了直观描述而起的名字,这三类基因并不能让人类复活,科学家们甚至认为,所谓的“僵尸化”实际上是回光返照的延续

回光返照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死前的挣扎,它是身体机能在最后时刻的一次集体爆发,在大脑的指挥下,最后一次工作。

由于身体火力全开,就算是久病之人也会突然精神状态良好,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吃嘛嘛香了。

回光返照期间人体是在超负荷运动,一些脏器已经衰竭,是大脑控制身体分泌的激素在支持整个人体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回光返照

当激素耗尽,回光返照也就结束,人进入弥留之际,慢慢走向死亡。

在这个过程中,支配身体的大脑还不甘心,它依旧放手一搏,只可惜身体已经不受它控制。

也就是说,即便医生已经宣布了脑死亡,但是大脑内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管家基因”还在活动。

如果不是科学家们特意监测了信使RNA,很难发现这三类基因还在继续工作

既然这些僵尸基因最后彻底失去活跃是因为能量不足,如果给予它们能量,它们能否将人复活?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人能否复活呢?

人死复生?

如果给予僵尸基因能量,人类可以起死回生吗?

当然不能,前面说到过,人类死亡的本质是脑死亡,而脑死亡的本质又是脑干死亡

前面说到过,脑干失去正常功能是不可逆的,无论脑细胞多么活跃,能量多么巨大,脑干都无法再回到过去的模样。

那么这个时候供养僵尸基因,可能出现一个恐惧的局面,那就是人死了,脑细胞还活着,可是人又不能呼吸。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人类的脑干

这就相当于这具遗体变成了一只“寄生兽”,依靠营养供给而活。

然而即便这样,这具尸体依旧会腐烂,因为僵尸基因无法让全身的细胞继续保持原样,微生物会侵入遗体。

把遗体放入无菌室,人体自带的一些微生物也会从内而外的将遗体分解掉。

科学家认为,起死回生和复活本身就是违背自然道理的,就目前的科技来说不可能做到。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起死回生违背自然

身体产生“僵尸基因”并不是真的要让生物死而复生,而是生物体在临死之前身体做出的一系列反应

越是高级的生物体,构成就越是复杂,即便是生命最后的时光,生命也要选择怒放一次

从未来的发现上看,“僵尸基因”并不是长生不老、永生不死的方向。

当然它也有其自己的作用,那就是更加详细地描绘了生物个体死亡后身体内部发生的变化,为器官移植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样本。

比如现在器官移植必须争分夺秒,不然就会失去效果。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天天要闻

器官移植

如果能将僵尸基因用在延长器官移植有效时间方面,或许就可以不用那么着急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