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2022年07月01日16:51:15 科学 1609

科学家,一定是不少人从小的梦想,虽然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忘却这个理想,但对于科学的崇拜、敬仰之情,却永远存在与内心。当听说、看到某位科学家或者他们的事迹之时,内心的佩服和感慨,绝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表达的。他们在科研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国家、为人民创造各种研究,贡献他们的所有力量。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我国的中科院是拥有科学家最多的机构,不仅是国务院的事业单位,还是我国最高的学术机构及学术发展中心,其能力代表了国家的强大,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的能量。但是,一则近百名中科院科学家集体辞职的消息,让整个网络为之感叹,在放弃正式的体制内编制和每月万元以上的薪资的同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科学家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首先,在职的中科院科学家工资普遍在每月一万元以上,各种福利待遇非常齐备,同时享有各种津贴补助,属于体制内正式编制。但是,仍有小部分人对于这些薪资水平不满,更愿意追求自身利益,追求所谓的经济价值,因此而离开中科院,到企业、经济实体中就职,只为获得更大的利益。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其次,中科院内“群雄集聚”,随便找出一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在这种人上人的氛围中,个人英雄主义就得不到体现。一旦过于追求个人名誉及个人价值,就会被整体淹没或者被更优秀者比较下去,这也是导致科学家出走的原因之一。作为有傲气和傲骨的科学家,很多人过于追求名声,追求所谓的知名度,不愿意聚众,追求个体。

再次,人生进入到中科院,几乎已经是到达国内职位的最巅峰,无论是事业方面还是人际方面,都处在山巅位置。因此,想要更上一层楼,不仅要受到山高的限制,更要受到人员数量的限制。这对于一些追求职位级别的科学家来说,是无法忍耐的。或许,他们更在意谁是第一,谁是最高,而不是专业、事业的制高点。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二、如何挽回局面,需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首先,提高科学家待遇。在一个重视科技发展和能力进取的国家,科学家可以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和基础,没有他们,国家的未来堪忧。但当前来看,最具高收入代表的人群,反而是那些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的明星们,动不动就上亿的片酬,还要耍大牌、出洋相。而科学家们奉献自己的一辈子,可能都不如他们一部戏的收入来得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需要我们给予科学家更多的尊重,不仅是从心底,从精神上尊重,更要从薪资待遇,从基本保障上凸显他们的珍贵。不仅仅代表我们对他们的尊敬,更代表他们的力量,国家重视科技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的制度。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像我国的华为等大企业,在对待产品研发部门和人员上,做得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企业九成以上的利润,全部投入研发与科研人员的待遇提高上,不仅促进了企业的高速发展,更培养了人才的忠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怕没有新技术、新力量诞生。

从国家层面来讲,也要加大对于科学家事业的支持和投入,在经过国家评定的基础下,对于利国利民的各项研究,应该从政策到资金,都给予足够的支持、肯定、鼓励,这样才能调动科学家的科研积极性,才能提高科学家对于国家的热爱程度,对于岗位的忠诚程度,才有助于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最后,坚定科研决心,培养科研实力,风险科研能力。科学家的养成,不仅需要个人投入极大的动力,还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培养,无论是金钱还是其他。在接下来对于人才的培养中,要重视外派人才的回归,更要重视人才爱国思想的培养,要确定科学家们对于科学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都说科学事业,特别是科学研究是孤独的。但在我看来,从国家到人民,能够重视科学家的存在,尊重他们正确的科研成果珍视他们的付出,给予他们应得的利益,都是尊重科学家的表现。未来,在培养更多人才和科学家的路上,我们需要做得还很多。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