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2021年10月15日13:32:07 科学 1491

2019年的嫦娥四号携带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造访了月球背面,在鹊桥中继卫星的辅助之下,对这片人类从未涉足的空间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后来发表的有关的玉兔二号科研成果的成果集中,首次披露了玉兔二号在月背发现神秘彩色物质的始末,并且跟据这坨物质对月球内部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推测。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玉兔二号降落地点

2019年7月28日,玉兔完成了一个月昼的科研任务之后,即将进入月夜的休眠状态。地面专家组完成了这一天的视频数据的分析整理陆陆续续都回家了,操作员按照调理调节摄像头观察四周环境安全与否,准备进入休眠,突然一位操作员说道:

快看,边上那个撞击坑好像有什么东西。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神秘物质位置

调节指令迅速地从地面站经由中继卫星传到玉兔二号上,经过两秒的延迟之后,玉兔二号将撞击坑中的图像返回控制大厅,一坨五颜六色的胶状物呈现在控制大屏幕上。

当时,专家组的专家们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玉兔二号失去太阳能量也即将进入休眠状态,再加上第二天玉兔二号的科研任务也安排得满满当当,到底要不要因为这个突发情况修改计划,操作人员也犯了难。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消息很快汇报到了型号总师的手里,专家们也接到了第一手资料。一开始专家们并没有提起什么兴趣,因为玉兔号在第一月昼的时候已经发现了不少这种现象,阳光在月球岩石表面发生复杂散射之后,就会在摄像头上呈现出一坨五颜六色的光斑,属于正常的光学现象。

可是,就在操作员切换了另一个位置的辅助摄像头之后,这坨物质还是老样子——胶状物在太阳的余晖之下泛着白色,仔细看边缘还能看到不少彩色的光斑。这个状况汇报上去之后,不到一个小时专家组就打来电话:

我的天!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能不能明天就开始探测?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负责玉兔二号的地面基站

在简单的讨论会议之后,地面控制中心决定修改第二天的探测计划,将这个神秘物质的探测提到下一个月昼的上午立刻进行。

也不怪专家们这么激动,虽说美国和前苏联都发射了不少月球探测器,但是这些探测器都集中在月球正面,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背面一直在背离地球的方向,简直是一片未经探索的蓝海。

而且,目前对于月球的研究仅限于月球表面由斜长石矿物构成,对于较深的月幔构成简直是一无所知。

现在看起来玉兔二号就面临着这样一个一探月球内部构成的机会,专家组怎么能让这个机会这么溜走。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之前美苏的月球照片都是以灰色的斜长石为主

但是探测任务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神秘物质处于一个撞击坑的正中,坑壁的坡度超过30°,如果一意孤行靠近神秘物质,月球车有可能直接翻车。

专家组想使用玉兔二号自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直接进行分析,由于光谱仪的位置比较偏月球车的中间,这个动作甚至会使月球车的前轮直接悬空。

操作员驳回了直接接近的计划,主要还是担心撞击坑周围的溅射物结构松散,万一发生滑坡事故,可没人能上去把月球车扶起来。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撞击坑近照

第一次保守的靠近探测由于阴影问题失败后,双方又陷入了僵持不下的状态。

一方面不愿意放弃这个人类首次的重大发现,一方面就担心月球车了尥蹶子导致任务失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给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打来电话,陈述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月球起源一直一个未解之谜,这个撞击坑给月幔开了一个小口子,是窥看月球结构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希望控制中心能尽力配合。

一次简单快速的会议之后,控制中心拍板:在保证月球车安全的前提下,尽全力给专家们搞到数据。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玉兔二号的轴距很小,再加上重心高确实容易翻车

分析了撞击坑的结构之后,操控员制定了一个新的操作计划。月球车先是进行了一个80°的大转弯,转向了坡度较缓的一侧,再用前轮尝试压了一下撞击坑的边缘,根据车辙印判断撞击坑边缘滑坡风险较低,最后一次短促的的操作,将红外线光谱仪正正地递到了神秘物质的正上方。

物质的光谱扫描信息,在一秒钟的延迟后涌入地面控制中心,专家组立刻开展了相关物质分析工作。分析结果证明这些物质确实与月球表面的物质的光谱数据有明显的不同,很有可能来自月球地底。

对高质量光谱信息的进一步分析之后,专家们确定了这些物质主要是由低钙辉石和橄榄石混合物构成,可能来源于月球的上月幔部分,这给争论多年的月球成因指明了方向。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橄榄石陨石

有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一颗自然形成的星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一样,都存在于岩浆海洋阶段。在这个阶段,较轻的斜长石物质上浮形成了现在的月表而低钙辉石和橄榄石这种密度较大的物质沉在斜长石下面,构成了月球的上月幔。

玉兔二号在撞击坑发现低钙辉石和橄榄石等物质这个观点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个发现有可能影响我们对月球内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的许多理解。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