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2021年10月12日21:11:03 科学 1374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寻找这些纷乱逻辑中的随机性,然后利用随机性这把刀,斩断其他干扰我们判断的因素,找出我们希望真正观察到的因果关系。

10月11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经济学家戴维·卡德(David Card)因“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贡献”获一半奖项,另两位经济学家乔舒亚·安格李斯特(Joshua Angrist)和吉多·因本斯(Guido Imbens)因“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论贡献”共享另一半奖项。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今年的三位获奖者提供了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新见解,并展示了关于因果关系的结论可以从自然实验中获得这一点。他们的研究方法已经扩展到其他领域,并彻底改变了实证研究,涵盖到了我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例如医保,养老金,劳工报酬等,下面我们来聊聊......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自然实验

在大众的印象里,做实验就等于科学研究。在经济学领域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做实验,仅仅通过观察到的数据来对比,那往往会得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

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涉及因果关系,譬如不同地方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的影响,更长时间的教育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未来收入。但这些因果关系问题一直比较难回答,因为很难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譬如最近有的公司债务缠身,那么如果我们要研究政府补贴对公司债务的影响,应当怎么做呢?直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公司是不行的,因为公司往往会观察当地政府的各种优惠来选择是不是在当地投资建厂。正因如此,经济学所关注的领域有太多这样无法做实验,但是又很重要的问题。比如医保、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在政策推出之前,可以有很多论证,但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们也不可能回到没有发生的状态,换一种选择再观察一遍。

但今年的获奖者证实一点,那就是可以用自然实验来回答这类难解的社会问题。其关键是,要利用偶然事件或政策变化导致人群受到不同对待的情况,类似于医学临床试验的方式。

例如:分析美国新泽西州将最低时薪从 4.25 美元提高到 5.05 美元的影响。

经济学家的传统观点是,提高最低工资会导致就业减少,因为这会增加企业的工资成本——但这种因果关系的证据并不完全令人信服。但仅仅研究这次上涨后新泽西发生的事情并不会显示出影响,所以卡德二人使用了一个工资没有变化但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对照组:他们选择了快餐店—一个薪酬低且最低工资很重要的行业。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结论:两位经济学家将新泽西州的快餐店与宾夕法尼亚州边境的快餐店进行了比较,发现与之前的经济学研究相反的是,提高最低工资对员工人数没有影响。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双重差分与断点回归

上述的案例所应用的方法,便是David Card通过自然实验分析了最低工资、移民和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所用的双重差分,做法很简单:

第一步,先把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州最低工资还没发生变化时刻的劳动力供给相减,得到的结果就是两个相邻地区固有的差异;

第二步,等到新泽西州法案实施之后,再把两个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减一次,得到的是新的地区差异;

第三步,把新的地区差异,减去第一步获得的固有差异,我们就得到了最低工资提升的政策效果。

但我们会发现,某些情况下,对照组也找不到怎么办呢?那就用“断点回归”。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例如研究奖学金对于未来学业的影响,学生是否获得奖学金取决于考试的分数。因为考试必然存在发挥的问题,也就是在分数线上下的一个狭窄区间,故成绩刚好达到获奖标准与差一点达到的学生具有可比性。如果考试分数大于获奖标准分数, 则进入处理组;如果考试分数小于获奖标准分数, 则进入控制组。因此处理变量在获奖标准分数处形成了一个断点,该研究设计的主要思想是可以利用靠近这一断点附近的样本来有效估计处理效应。

Angrist在研究班级规模对成绩的影响时,利用以色列教育系统的一项制度进行断点回归;该制度限定班级规模的上限为40名学生,一旦超过40名学生(比如41名学生),则该班级被一分为二。

政策的随机性、个人发挥的随机性,这些都可以经过巧妙的构建,成为自然实验,来研究一些表象之下更深层次的问题。此后30年, 该方法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1990年以后, 断点回归设计开始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近年来成为因果分析和政策评估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最后,给到三位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们提供了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新见解,并展示了可以从自然实验中得出关于因果关系的结论。他们的方法已经扩展到其他领域,并彻底改变了实证研究。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教育,收入,地方政策息息相关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这位活到117岁的超级老人去世后,科学家发现她的基因强得可怕 - 天天要闻

这位活到117岁的超级老人去世后,科学家发现她的基因强得可怕

图片来源:Unsplash《环球科学》杂志迎来了自己的播客节目欢迎订阅《环球科学》播客,每月更新一次,听科学家与我们编辑一同探讨形形色色的科学问题。在最新一期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环球科学》多次合作的译者、两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跟我们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养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视角。撰文|clefable审...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
发现罕见“幽灵之花” 贵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幽灵之花” 贵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近日,在贵州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的全省野生兰科植物监测过程中,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贵州植物新纪录属——杜鹃花科假沙晶兰属,以及隶属该属的两个贵州新纪录物种——浙江假沙晶兰和球果假沙晶兰,它们因独特的外观和神秘的生长习性被称为“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 天天要闻

科学之美丨来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计算机”

水、脂肪和蛋白质,三种平平无奇的物质,为何能承载人类的智慧与情感?大脑的功耗相当于一个14瓦灯泡,为何能实现强大的认知能力?人类如何用科技对抗大脑深处血管上的“微型炸弹”?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总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别呈现了《科学之美》的演讲和舞蹈。为了呈现更多维度震撼人心的科学之美,总台社教节...
流浪太空53载 苏联“宇宙-482”探测器坠回印度洋 - 天天要闻

流浪太空53载 苏联“宇宙-482”探测器坠回印度洋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俄新社10日消息,苏联于1972年3月发射的“宇宙-482”自动探测器近日已坠入雅加达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该探测器原计划飞往金星,由于助推器故障,未能脱离地球轨道。随着时间推移,探测器的高度越来越低,最终坠回大气层。该装置直径约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总台记者 程谟)编辑 毛天宇...
钱江海关查获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闻

钱江海关查获一大波螳螂

近日,钱江海关关员在对国际进境邮件进行CT机查验时,发现一个进境邮件图像异常,疑似存在活体生物。 现场关员开拆查验后发现,里面装有一批活体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坚硬外壳包裹的螳螂卵块,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个卵。经现场清点,该包裹内共装有7只螳螂和73枚卵鞘。 经鉴定,其中7只活体螳螂均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条掺假风波,工行澄清来了 - 天天要闻

宇宙第一大行金条掺假风波,工行澄清来了

周末贵金属时间,小伙伴们大家好。这两天有关在宇宙第一大行买到掺假金条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终于等来了工行的澄清公告:当然是不属实。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是有一位客户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结果在剪开加工首饰的过程中发现疑似杂质。我们通过网上的图片看到,剪开后里面有些发黑。工行上海嘉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