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2021年08月17日23:43:03 科学 1608

危机四伏的丛林,受伤的你急需找地方休息,恰巧你发现不远处有个熊洞,熊正在冬眠,你敢进去一起睡吗?2.5亿年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了不同的物种身上,受伤者选择进入了洞穴,结果突发了一场灾难,将它和室友一起封印了。

被封印的室友

1975 年,古生物学家在南非纳塔尔省(Natal)发现了一个远古动物洞穴化石,化石中有两具非常完整的遗骸,经测定它们来自于2.5亿年前。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其中一位是三叉棕榈龙,又名三尖叉齿兽,一种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它很有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祖先,理察·道金斯的著作《祖先的故事》就有它。另一位室友让科学家困惑了40年,即使最后揭开了身份,科学家都耿耿于怀。它是普氏布氏顶螈,早期的两栖爬行动物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洞穴中的填充物由不同的沉积层构成,两种动物的骨骼还都如此完整,表明应该是高速的水流带着沉积物冲了进来,直接将它们包裹于其中。亿万年岁月里细腻的泥沙不断在原沉积层上叠加将洞穴填满,逐渐硬化成石,直到人类发现了它们。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洞穴中,三尖叉齿兽是以一种蜷缩的姿势,紧贴洞壁,顶螈则“依偎”在它身边,应该是水流的冲击力将它俩贴合在一起并推向了洞边。三尖叉齿兽是穴居动物,喜欢自己挖洞,布氏顶螈显然是一位访客,然而三尖叉齿兽是肉食性原始哺乳动物,布氏顶螈对于它来说是晚餐,这完全不可能成为“室友”的两只动物在同一个洞穴里做什么?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科学家的猜想

最早的猜测是洪水恰巧把顶螈冲到洞里,但很快被否定了。从化石上看,顶螈是头先进去的。三尖叉齿兽挖掘的进洞通道与自己的头大小接近,而顶螈头又与三尖叉齿兽的相近。主动爬进去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是水流冲击几乎办不到。这相当于在带水面盆中固定一根针,再放上一小段线,然后拨动水流,进行穿针引线。

顶螈会不会是三尖叉齿兽捕到的猎物,带回家饿了再吃?科学家通过扫描发现顶螈肋骨确实有伤,但左眼上方的两个咬痕齿距与三尖叉齿兽的犬齿并不匹配。即使是“坐”死的,也要用犬齿叼回洞中。而且南非天气炎热,食物会迅速腐烂,不利于存储。此外,顶螈的骨架非常完整,没有被食用的痕迹,所以三尖叉齿兽并没有吃顶螈的意思。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从以上分析,顶螈大概率是自己进去的。那有没有可能三尖叉齿兽已经死了,所以顶螈鸠占鹊巢。但三尖叉齿兽是弯曲着脊椎靠在洞壁上的,说明洪水袭来时,它的身体是柔韧的,如果它早已死去,那身体应该是僵硬的,沉积物和水的冲击无法将之固定成与墙壁完美贴合的曲线。除非恰巧它前脚刚死,后脚洪水就来了,但这解释不通顶螈是如何料定,依然散发热度的洞主已经死了,然后在中间的空挡插进来。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最后一种情况是,三尖叉齿兽或许没死,而只是长眠了,顶螈又迫切需要个安身之所。对于这种解释,科学家自己也很无奈,但的确是最好的解释。从化石上看,三尖叉齿兽的肢体是很自然的休息姿势。在南非大量洞穴化石中,三尖叉齿兽同样是蜷缩的姿态。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联系起来后,科学家得到了一个重大的发现,三尖叉齿兽打洞的原因是它们要进行夏眠,因为南非三叠纪早期干燥,炎热,深度睡眠可以减慢代谢,从而在炎热时期生存下来,这或许是它们的祖先能够在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原因。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顶螈这边也存在必须进洞的动机。扫描显示受伤的肋骨,有几根已经快愈合了,说明进洞前早就被压断了,移动与呼吸对它来说都很痛苦,急需静养。

当时发生的事

有一天非常炎热,三尖叉齿兽正在洞穴中长眠。强忍着剧痛的顶螈只能缓慢移动着,它必须在被天敌发现之前找个短暂的居所。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突然,眼前出现一个洞穴,凭它经验,这里是三尖叉齿兽的巢穴。顶螈想:它正在夏眠,只要动作轻点它醒不来,等伤好一些立刻离去。没成想刚呆两天,水就涌了进来,沉积物覆盖了它们的身体,直至成了化石。

最奇怪的化石:两个被封印了2.5亿年的室友,让科学家困惑40年 - 天天要闻

这三叠纪初期的一对室友的照片,保留了彼此相遇的时刻。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都是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让自己在历史长河中多活上几天,结果它们相遇了并成了永恒。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宇宙第一大行金条掺假风波,工行澄清来了 - 天天要闻

宇宙第一大行金条掺假风波,工行澄清来了

周末贵金属时间,小伙伴们大家好。这两天有关在宇宙第一大行买到掺假金条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终于等来了工行的澄清公告:当然是不属实。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是有一位客户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结果在剪开加工首饰的过程中发现疑似杂质。我们通过网上的图片看到,剪开后里面有些发黑。工行上海嘉定支...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出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出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

5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葛世荣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经省政府研究决定:聘任葛世荣为江西理工大学校长。此前,葛世荣担任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葛世荣个人简介葛世荣,男,1963年4月出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3年7月,葛世荣在黑龙江矿业学院(现黑龙江...
西安雷雨夜再现龙形不明飞行物,有人称听到类似龙吟声 - 天天要闻

西安雷雨夜再现龙形不明飞行物,有人称听到类似龙吟声

2025年5月8日晚,西安突遭短时强降雨,雷暴交加中,多名市民在夜空中再次捕捉到神秘黑影“龙形”不明飞行物。有网友听到老牛般的咆哮声类似“龙吟”。(视频剪辑:陈歆铃 综合四川观察、南京新闻)(来源:北京日报)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
光博会将于5月15日在光谷启幕,全球近百项最前沿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 天天要闻

光博会将于5月15日在光谷启幕,全球近百项最前沿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召开“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将于5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这是国内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专业化程度高、行业地位高、国际化水平高、观展人数多的顶级盛会之一。大会首次规模化引入境...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 - 天天要闻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通讯员:罗晓萍、徐玲玲 审核:大庆、彦平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与创新能力,5月8日,武汉市江夏区科学技术协会、江夏区教育局、武汉科技馆联合开展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来到了江夏区金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闻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据外媒 Neowin 今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尽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会让同事和经理认为你的能力不足。这项研究题为《使用 AI 工具会遭遇社交评价惩罚》,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链接:点此前往)。研究通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