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吗?

2021年08月17日22:22:02 科学 1819

提起碳中和这个词,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或者碳中和与我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全球温度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随着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全球的平均温度是升高的。自1880年以来,全球的平均温度升高了1℃以上。

那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为什么会升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第二张图。

你真的了解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吗? - 天天要闻

图 1-1

从图1-2,我们可以发现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升高。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势必会造成不断递增的二氧化碳浓度。

你真的了解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吗? - 天天要闻

图1-2

如果你这么解释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变化间的关系,似乎也太小儿科了吗?只是二张简单的图而已。有没有更科学的解释呢?

为此,我们引入地球温室效应示意图。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大约50%被地表吸收,然后会产生辐射热。大气层存在的多种气体(二氧化碳等)会阻止辐射热透过大气层。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分子无时无刻处于振动状态,其震动得越快,温度越高。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受到辐射时,它们会屏蔽辐射,吸收辐射的能量,并加快运动,温度也由此而升高。

你真的了解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吗? - 天天要闻

图 1-3

再如,我们把车停在室外,当我们打开车门的一刻,我们会感受到车内异常的热。这就是温室效应。阳光透过玻璃射入车内,车内气体会捕获热量,继而车内温度比车外高很多。

简单说来,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的原理就是温室效应。

说了这么多,碳中和跟我们自身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一张图。截至到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概为510亿吨。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其发展。那么,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沿着路径1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全球的平均温度会持续升高。这会导致一系列的灾难性问题产生:

你真的了解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吗? - 天天要闻

图 1-4

异常炎热的天气会变多。以华东地区为例,目前炎热的时候是从7月底到8月中,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炎热的天气天数可能从一个月变成了3个月,甚至更长。

异常的气候灾害。随着平均气温的升高,空气的湿度也会变大,更多的水蒸气上升到云层,必然伴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极端的天气频繁发生,如河南洪水等事件会是常态。在内陆地区,如新疆,随着气温升高,更多土壤中的水分会挥发,导致土地更干涸,土壤沙漠化势必会加速。

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地的部分会被淹没。海平面上升主要来自于极地冰川的融化以及温度上升导致的海水膨胀。

粮食危机。 据报道,温度每升高1℃,全球小麦减产5.7%。目前全球小麦产量超过7亿吨,产量下降5.7%意味着全球将会损失近4000万吨小麦。其他主要粮食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疾病。中暑是我们在炎热天气容易出现的疾病。人体的降温主要来自于汗液的挥发,如果空气中的湿度足够大,而不容易吸收汗液的时候,人体很容易中暑,甚至死于中暑。假设随着温度升高,空气中的湿度也提高了。温度升高了,我们需要依靠分泌的汗液来排热,但是空气湿度足够高了,已经无法吸收汗液了。这时候人类该怎么办?

是不是越说下去,越可怕了!

你真的了解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吗? - 天天要闻

幸好,全球对温室气体已经有了共同认知。在2016年4月,170个国家领导人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气候变化问题的《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致力实现1.5℃温控目标。即到2050年时候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温室气体的排放等于温室气体的吸收,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土卫二,一颗冰冷的卫星,那里会有生命吗? - 天天要闻

土卫二,一颗冰冷的卫星,那里会有生命吗?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着谁?一起来看看土卫二上的原住民!"通过卡西尼号的测量,我们知道土卫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们知道那里有液态水、能源以及碳、氢、氮、氧、磷和硫等化学物质。"图示:土卫二喷出的冰羽流。(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卫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里着陆,...
就在端午,准备观赏! - 天天要闻

就在端午,准备观赏!

星空有约|月亮“邂逅”星团,这幕美景别错过端午节当天傍晚,一弯蛾眉月将与著名的蜂巢星团近距离相伴,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将会目睹到这两个不同天体上演的“亲密一幕”。由于23时左右月亮才会从西方落下,因此观赏、拍摄这一幕美景的时间比较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