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讲述中国探月历程

2021年04月02日17:12:16 科学 112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几千年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如今,在我国科学家的努力下,遥远的月球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探月的历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卫星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至此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短短的13年间,中国的探月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讲述中国探月历程 - 天天要闻

活动现场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意识,3月31日下午,“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暨“科学+”活动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系列各型号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为在场师生带来题为《中国的探月》的科普报告。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六部委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科协承办;浙江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浙江省科技馆、台州市科协、中共仙居县委、仙居县人民政府、浙江省仙居中学、北京科技报协办。


探月成为中国航天的里程碑

活动中,叶培建院士详细讲述了我国二十年来在探月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及卓越成就。在他的讲述下,各类天文、航天知识以及航天人的科研历程铺就了一副中国航天发展的史诗长卷。叶培建表示,中国有三个航天里程碑,第一个是1970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第二个是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发射的神州系列飞船,第三个就是我国二十年的无人探月。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讲述中国探月历程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

叶培建介绍,在21世纪前,中国在地球之外的探索范围较小。到2000年为止,只有距离地面几万公里的探索。于是中国的航天科学家团队提出了“在21世纪让中国人走得更远”的目标,并制定了非常长远的“三步走”计划,即“探”、“登”、“住”。其中,第一步“探”又可以“绕”、“落”、“回”三个步骤。

“其中,‘嫦娥一号’是解决‘绕’的问题,‘嫦娥二号、三号’解决的是‘落’的问题,‘嫦娥五号’解决的是‘回’的问题。我们每推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为我们之前缺乏经验,大部分工作都得凭借自己的摸索完成。”叶培建说,“月球的环境极其复杂,它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可以超过300℃,这对探测器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我们不断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完善未来的计划,去年在‘嫦娥五号’上实现了一次非常顺利的行动。“嫦娥五号”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航天探测器,我们设想了几百个突发状况的预案,结果一个也没有用到。这不仅是好运,更体现了二十年间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成长。”


中国有能力为全球航天事业提供创新动力

叶培建还指出,虽然一些国家早在多年前就实施过探月工程,但中国的探月工程并不是对他们的简单模仿,而是融入了大量自主创新,其中不少成就都是世界“之最”。比如“嫦娥三号”拍摄了到目前为止全球包含南北极分辨率最高的月球图;“嫦娥五号”完成了全球首次航天器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等。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它使得中国成为世界首个成功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讲述中国探月历程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通过道具讲述“鹊桥”中继卫星工作原理

“因为月球本身会屏蔽来自地球的信号,如何在地月之间传达信息成为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重要因素。在经过反复研究后,我们决定通过“鹊桥”中继卫星来保证地球信号能顺利传达至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可以说,‘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证明了中国完全有决心、有能力为全球航天事业提供创新动力。”

除了中国的探月历程,叶培建还介绍了“天问一号”探测器探索火星方面的工作情况。“天问一号”将完成三种探测方式,即利用轨道接近火星的时候对火星进行初步观测,然后利用火星的自转进行全面观测,最后还要降落火星观测。此外,他还简单介绍了未来在月球建立科考站以及探测小行星的相关计划。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讲述中国探月历程 - 天天要闻

现场学生对精彩报告报以热烈掌声

叶培建在现场勉励仙居学子,鼓励同学们在不断攀登、完善自己的同时更要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大型企业、工程不是只有几个人,而是千军万马。所以更要要看得更远,看得更大,把自己放到国家的大环境中。”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走进浙江省仙居中学,讲述中国探月历程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回答学生提问


精彩Q&A

Q:在航天领域,您认为应该如何加强我国在月球资源方面的竞争力?

叶培建:总之,有三件事情我们一定要做:要发展技术工业水平;要有创新能力;另外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国力增强了,创新能力提高了,朋友越来越多了,我们就能进入世界航天强国的行列,做到部分领域世界领先。


Q:5月15日左右“天问一号”要“落火”,“落火”之后要干什么呢?

叶培建:探测器要在火星上进行巡视探测,对设定的科学目标进行观测。另外,轨道器还在火星轨道上运行,所以要进行一年左右时间形成一个全球观测的结果,两者要结合起来。


文并摄丨北京科技报记者 陈振宇

编辑丨唐娉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EBSD应用-孪晶分析——EBSD基础知识 - 天天要闻

EBSD应用-孪晶分析——EBSD基础知识

EBSD基础知识:EBSD应用-李晶分析。大家好,这里是中材检测科普讲堂。·1.形变李晶的识别。通过EBSD技术可以确定材料内部的李晶组织,李晶与基体之间存在特定的对称关系和取向关系。例如在立方晶系金属中,李晶与基体之间可能存在60°111
哈佛大学科学家解开了5.08亿年前奇异节肢动物的百年谜团 - 天天要闻

哈佛大学科学家解开了5.08亿年前奇异节肢动物的百年谜团

研究人员发现,“扩张头盔虫(Helmetia expansa)”有行走的腿和蜕皮行为,这改变了人们对其移动性和生长的假设。一个多世纪以来,寒武纪节肢动物扩张头盔虫一直是个谜。它于1918年被古生物学家查尔斯·杜立特尔·沃尔科特发现,最初被认
刚刚,物理学家实现了「点铅成金」!0.000001秒 - 天天要闻

刚刚,物理学家实现了「点铅成金」!0.000001秒

编辑:犀牛 好困【新智元导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刚刚实现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壮举:将铅转化为黄金!这一「点石成金」的过程虽然仅持续约一微秒,且成本高昂,却让17世纪炼金术士的梦想在现代物理学中成真。
合肥市花石榴花开 风动裙裾醉了夏天 - 天天要闻

合肥市花石榴花开 风动裙裾醉了夏天

【来源:合肥在线】“五月榴花照眼明”。近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合肥市花石榴花开了,风动裙裾醉了夏天。5月12日,记者走进劳动公园,在一片绿意中,被一朵朵红花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合肥市花石榴花绽放了。
图卢兹机械大堂游记|机械巨兽身边理解童话 - 天天要闻

图卢兹机械大堂游记|机械巨兽身边理解童话

图卢兹机械大堂游记|机械巨兽身边理解童话如果说航空博物馆展现的是图卢兹未来与严谨的一面,那么机械大堂(La Halle de La Machine),则是这座城市关于幻想、艺术与工业的另一种表达。这里更像一个充满声音与铁锈味的舞台,主角是那
一眼千年,一步千里 - 天天要闻

一眼千年,一步千里

### 时空压缩:改写人类文明的“魔法沙漏”——从杭州超重力场看未来科技革命想象一下,一杯浑浊的泥水在自然环境中需要沉淀一天才能清澈,而一台机器只需旋转一分钟就能完成分离——这就是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
别看它小,这条不到30公分小蛇是虎斑颈槽毒蛇! - 天天要闻

别看它小,这条不到30公分小蛇是虎斑颈槽毒蛇!

你相信吗?不到30公分的一条小蛇却比大多数蛇还可怕!5月10日,沿江派出所抓获了一条小蛇,通过观察确认是含有毒性的——虎斑颈槽毒蛇。当天下午6点,沿江派出所接到张先生报警,其在自家菜园子劳作时,看到一条黑黄相间、头呈扁平三角形状的蛇在菜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