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预测:未来人类将变“毒人”,可能进化出口腔毒液

2021年04月02日13:42:04 科学 1722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可能进化到这样的状况:我们的唾液可能有毒,就像蛇的毒液一样。

  未来人类可能进化出口腔毒液

  日本冲绳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员一直寻找与响尾蛇毒液发生相互作用的基因,他们发现口腔毒液进化所需的基因基础在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身体上都存在,这表明人类可能进化出毒液。

  该研究还首次提供了具体证据,证明蛇的毒腺和哺乳动物的唾液腺之间存在潜在分子联系,对蛇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口腔毒液的远古功能,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毒液是一种蛋白质混合物,动物将毒液制成武器,用于固定和杀死猎物,同时也用于自卫。

  毒液是非常有趣且神秘,它出现在许多不同动物体内,例如:水母、蜘蛛、蝎子、蛇,甚至一些哺乳动物,尽管这些动物进化出不同的输送毒液方式,但是口腔系统产生的毒液通过咬伤进入身体,是最常见的一种。

  毒液“协作基因”

大胆预测:未来人类将变“毒人”,可能进化出口腔毒液 - 天天要闻

  台湾哈布蛇是一种入侵物种,它们已经在冲绳建立环境中“立足”。目前,研究人员绘制了它的“毒液基因”,寻找与毒液基因相关、并与毒液基因强烈互动的基因

  此前,科学家们关注的是构成有毒混合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但最新研究着眼于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表示目前在蛇毒中发现的许多毒素是在口腔毒液系统已经建立且之后被吸收的,他们需要研究那些在毒液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的基因,尤其是那些促使毒液系统产生的基因。因此,该研究小组转而寻找与毒液基因相关、并与毒液基因强烈互动的基因,他们研究了台湾哈布蛇毒液。

  研究人员鉴定了大约3000个这种“协作基因”,发现它们在保护细胞免受因产生大量蛋白质而引起的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基因也是调控蛋白质修饰和折叠的关键,当蛋白质形成时,氨基酸的长链必须以特定方式折叠在一起,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也可以积累和破坏细胞。

  就像在做折纸时折叠错误一样,一个错误步骤就会阻止蛋白质形成正常功能所需的形状,巴鲁解释称,这些基因在未折叠的蛋白质反应途径中的作用很有意义,因为毒液是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因此,为了确保能制造所有蛋白质,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来确保蛋白质能正确折叠,以便它们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大胆预测:未来人类将变“毒人”,可能进化出口腔毒液 - 天天要闻

图中眼镜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毒蛇物种之一,虽然现在人类还不能产生毒液,但他们的基因却可以实现

  毒液:动物体内自然产生的有毒物质

  毒液是一种动物分泌的有毒物质,作为一种防御和攻击机制,它已在捕食者和猎物中进化了,它们通过坏死毒素、细胞毒素、影响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以及影响肌肉的肌毒素,来杀死细胞。

  与其他有毒物质不同的是,毒液通过咬、刺或者类似的行为释放,而不是简单地摄入,据统计,动物毒液每年导致数万人死亡,但它们也为治疗许多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迄今已知的有毒哺乳动物只有沟齿鼩、鼩鼱、吸血蝙蝠、雄性鸭嘴兽和懒猴,研究人员随后观察了动物界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包括狗、黑猩猩和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发现他们含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特征。

大胆预测:未来人类将变“毒人”,可能进化出口腔毒液 - 天天要闻

  迄今已知的有毒哺乳动物只有沟齿鼩、鼩鼱、吸血蝙蝠、雄性鸭嘴兽和懒猴,研究人员随后观察了动物界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包括狗、黑猩猩和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发现他们含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特征

  哺乳动物唾液腺保留着类似蛇毒腺的古老功能核心

  当研究小组观察哺乳动物的唾液腺组织时,他们发现这些基因与蛇毒腺的活动模式相似。因此,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的唾液腺和蛇的毒腺具有相似的古老功能核心,自数亿年前这两个谱系分离以来,就一直保持着这个功能核心。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许多科学家凭直觉相信这是真的,但这是第一个真正可靠的证据,证明毒液腺是从早期唾液腺进化而来的。早期蛇在进化历程中在毒液中加入许多不同毒素,增加了产生毒液的基因数量,而像鼩鼱这样的哺乳动物产生的毒液更简单,与唾液十分相似。

  他解释称,唾液腺的功能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化为毒液,这令人非常吃惊,这可能意味着科学家开始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新视角来看待其他哺乳动物。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实验表明,当雄性老鼠唾液中会产生一种剧毒化合物,如果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唾液中产生更多有毒蛋白质的老鼠有更好的繁殖成功率,那么几千年之后,我们就可能遇到体内有毒的老鼠。

  老鼠是否在这条进化道路上继续发展仍有待进一步验证,但这确实模糊了有毒和非有毒物种之间的界限。而且,如果有合适的生态条件存在,人类也可能变得有毒,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叶倾城)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 天天要闻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样品返回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这些样品已经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也为下一阶段开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 天天要闻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新型光子设备已可以兼顾灵敏与耐用。长期以来,先进光子器件因制造困难而发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学在光学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解决了包括设备的可扩展制造、灵敏与耐久度兼顾等问题。
影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寿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闻

影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寿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电子元器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寿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那么哪些因素会容易影响到其寿命呢?一 过载与过压当电子元器件所承受的电压或电流超过其额定范围时,容易造成内
我国成功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 - 天天要闻

我国成功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

据新华社客户端消息 连日来,在蔚蓝色的南海北部,我国科研人员在“向阳红10”号科考船上,成功开展了多种类型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科考试验。由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及科普机构开展的“深蓝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风吹浪打中,实况检测了各种无人科考设备的“i3”性能——创新...
驻青高校研发,这一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 天天要闻

驻青高校研发,这一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东方红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个科考航次实现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0日讯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结束“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肃北盐池湾大天鹅繁殖记 - 天天要闻

肃北盐池湾大天鹅繁殖记

图为在盐池湾湿地生态监测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湖心岛筑巢产卵孵化。(资料图)肃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0日电(呼和巴尔斯 朱倩)近日,盐池湾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湿地生态监测中,再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湖心岛筑巢产
数学专业太难?古生物学冷门?听听院士怎么说 - 天天要闻

数学专业太难?古生物学冷门?听听院士怎么说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增列29种新专业。热门专业该不该选择?如何才能找准人生航向?不妨来听听院士们怎么说。 监制:战钊策划:宋雅娟 蔡琳设计制作:李怡霏(实习)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