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市卫生健康领域惠民服务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介绍广州市卫生健康领域惠民服务等相关工作情况。
在居家腹膜透析项目中,基层站点扮演着“家庭医生团队”的角色,为尿毒症患者提供便捷服务。发布会上,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社卫中心主任范育玲介绍了该社卫中心开展自动化腹膜透析项目的情况。简单来说,基层站点在项目中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教会患者自己操作,二是通过信息化平台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三是有问题时第一时间可以搭把手、牵好线,按不同病情分级分层处理,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安全、高效的透析,实现“透析不出门,健康有人管”。
“天河区石牌街道社卫中心目前在管的有5名尿毒症患者,每人都有一本详细的健康档案,就像‘电子户口本’一样,记录着病情、用药、透析习惯等。我们留了24小时联系电话,还建了个‘微信群’,患者、家属、家庭医生团队、上级医院专家、设备维修师傅全在群里,遇到问题可及时联系。”范育玲举例说,比如前几天有位大叔夜里透析管漏液,他就拍了个视频发群里,我们的医生和工程师远程指导10分钟就解决了。
范育玲表示,针对患者回到家里操作机器时紧张、怕自己操作不规范导致感染的情况,我们开了个“小班课”,像教做家务一样,一步一步演示怎么消毒、换液、护理导管,直到患者和家属敢动手、能做好。有位阿姨刚开始连戴手套都非常紧张,现在不仅能自己熟练操作,还给新手病友当起了“老师”。我们有个智能监控平台,患者在居家透析时,血压、血糖、透析液用量这些数据会实时传到系统里,一旦有异常,比如血压突然升高、设备停机,系统都会发出“嘀嘀”响警报,医生的手机就会立刻收到提醒,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患者:了解是没按时吃药呢?还是说水喝多了?以便及时调整方案。之前有位患者连续两天透析液排出量减少,系统就提出预警后,我们赶紧上门,发现是患者的饮食太咸导致水肿,通过调整饮食,有效避免了病情加重。
范育玲介绍,如果遇到复杂问题,比如患者突然发烧,怀疑得了腹膜炎,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发起远程会诊或转诊,为患者提供上级医院“挂号、检查、住院”三优先的服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站点,做到全程有人管,形成了很好的闭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伍仞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章程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