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不高,头部很诚实,头部这四个信号,或在提醒你该量血压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有些人早上醒来时觉得脑袋发紧,一动就有点晕;有些人在开会或看手机看久了,突然感到太阳穴跳动,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蠕动;

还有人晚上睡不踏实,明明躺了一整晚,醒来还是头重脚轻。

多数人都觉得是没休息好、压力大,也有些人怀疑是不是颈椎不好,但很少有人往血压上去想。

其实,头部对血压变化是极其敏感的器官,甚至比手腕上那个血压计还“诚实”。

人的头部是身体里最不容忽视的一块区域。它汇集了大量的血管、神经和感知系统。

血压稍有波动,这里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能反应出来。

特别是大脑,它对供血的需求非常高,一旦供血异常,不管是过快还是过慢,都会出现很直观的信号。

有的人头疼多年一直在吃止痛药,压根没量过血压,有的人总觉得眼睛胀、脑袋涨,从来没把这和高血压联系在一起,等体检时发现,血压早就飙上去了。

医学上曾有一项统计,针对13276名患有不同程度头痛的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有47.2%的病例最终被诊断为未被发现的高血压。

这不是巧合。

血压升高的时候,脑血管会受到压力,部分人的脑动脉弹性下降,血流流速变快,就容易造成局部区域血液循环紊乱。

也就是说,头疼很可能不是简单的神经性疼痛,而是身体在用一种“没有语言的方式”报警。

很多人以为血压升高一定是情绪波动后,或者劳累之后的反应。

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是静悄悄地发展起来的。

没有心慌,也没有胸闷,就是感觉脑袋有点“憋”,脑后有点“堵”,一天下来总觉得脑子转不快。

时间久了,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老了、记忆力差了,其实可能是血压高了。

这种慢性、低级别的血压升高,对大脑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长期下去,容易引发认知功能下降,甚至更早出现老年痴呆

说到底,人的身体不是零件拼装的。

现代人习惯把身体分割来看:头疼去看神经科,头晕去挂耳鼻喉科,血压问题去看心内科。

但身体的运行是整体性的,任何一个部位的异常都可能是另一个系统出问题的反应。

头部出现不适,第一步其实应该量血压。

不是测一次,而是连续几天不同时间测几次,才可能发现潜藏的变化。

不少人对高血压还是停留在“心脏不好才血压高”这种观念上,这本质上是对血压调控机制的误解。

血压不是心脏一个器官决定的,它是神经、肾脏、血管、激素系统一起作用的结果。

特别是神经系统在调节血压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交感神经一旦持续兴奋,就会使血压居高不下。

而交感神经在哪儿最活跃?就是脑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睡不好、焦虑、头晕,这些“看起来像神经的问题”背后,其实有可能是血压失调。

换句话说,神经紧张也会养出高血压。

还有一点常被忽略的,是很多人头晕不以为意,以为没吃早饭,血糖低了,其实血压也能引起同样的症状。

尤其是收缩压升高后,脑供血可能一度紊乱,这时候身体会出现自我保护反应,比如眩晕、视觉模糊、耳鸣

有些中老年人在超市排队时突然头晕站不稳,就是这种供血短暂性失衡的结果。

医生们一般会建议此类人群带个便携式血压计,随时自测,才能避免误判。

也有观点说,年轻人不需要太关注血压,因为年轻身体好,调节能力强。

但现在不少20多岁的人晚上熬夜、白天喝咖啡、三餐不定,肾上腺素长期居高不下。

这种生活状态其实等于在慢性刺激血压调节系统,让身体习惯于“高压运行”。

有研究对3475名30岁以下青年人血压水平做随访,发现其中有28.6%的人在5年后发展为高血压前期,而这些人中有63%是因为日常生活节奏紊乱引起的。

也就是说,不是年龄大了才会血压高,是身体承受不了生活节奏才升压。

很多人还忽略了一个角度:睡眠和血压的关系。

人在深度睡眠时,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血压也会同步降低。

但睡不好、入睡困难或者频繁惊醒的人,交感系统一直维持在较高活跃度,血压自然不会“休息”。

一些长期失眠患者,清晨起床测血压往往偏高,这是血压昼夜节律被打乱的表现。

时间一长,连血管壁也会跟着适应这种高压状态,失去弹性,变得更容易出问题。

头痛、头晕、头胀这些表现,是大脑在抗议,血管在报警,它们不一定是高血压的唯一信号,但一定不能忽视。

有些人说自己体检血压正常,那是测那一瞬间正常而已,但很多高血压是在某个特定情境下才出现。

比如早高峰路上堵车、跟客户吵架后、连续熬夜三天后……这些时刻没人会去测血压,但身体确实处在高压状态。

间歇性的血压升高比持续性的更危险,因为它的不可预测性高,造成的伤害更隐蔽。

问题就来了——如果高血压的信号可以这么模糊、这么隐蔽,人们该怎么知道自己要不要开始警惕?

那么,假设一个人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头部不适,精神容易疲乏,又没有明确疾病诊断,他该从哪一步开始判断自己是不是存在血压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从早上醒来的状态开始看。

一个健康的血压节律,在清晨6点到9点会有一个小幅上升,这是生理性的,但如果一醒来就觉得脑袋发沉、站起来头晕、眼前发黑,那就该警惕了。

可以连续三天,在早上起床后的半小时内测一次血压,只要有两次高于130/85,就建议进一步评估。

因为头部的不适,常常比血压计还“提前”,更早告诉人:身体开始不稳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08):7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