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星火成炬,照亮健康之路;微光成河,奔涌大爱陇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省医务工作者以生命为尺、以使命为舵,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医者答卷”。
他们用听诊器丈量民情,用手术刀镌刻初心——田间炕头的躬身问诊,是“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无影灯下的彻夜奋战,是“健康所系”的铁血担当;暴雪夜徒步三十公里的逆行背影,是“性命相托”的铿锵承诺。从重离子技术临床应用攻坚到县域骨科微创突围,从三甲医院到村卫生室,这群白衣执甲的“生命摆渡人”,正以奉献之美浇筑事业丰碑,以奋进之姿织就健康屏障。
让我们循着这些闪耀在陇原大地的医卫楷模,聆听他们与生命的对话,见证技术突破背后的炽热初心,让“榜样力量”化作万千黄河儿女的志愿接力,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奋进力量!
白衣执甲践初心
仁心创新铸芳华
——记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刚琴
王刚琴,女,汉族,中共党员,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她以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将病人视作至亲至爱之人,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无私奉献 视患者如家人
2008年夏天,王刚琴和同事三人在马路边遇到一位晕倒在地、嘴唇发绀、口吐白沫的老奶奶,当时周围的人都慌作一团,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协助做徒手心肺复苏,直至120警笛声远去时才离开现场。“或许我们只能偶尔治愈您的疾病,但我们始终努力减轻您的痛苦,并尽力安慰您的心灵。”这句话一直作为她的心灵语录,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在工作中她始终视患者为家人。曾有位80多岁高龄的脑梗死患者,当时在急性期内,不能对答,右侧肢体活动严重受限,只能在床上解大便。作为病人的责任护士,她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所有的护理工作,从口腔护理到尿道口及肛门护理的细致照料,再到每小时准时为病人翻身,每一项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尽心尽力。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护理,老人出院时,不仅能讲话了,而且无压疮发生,家属有道不完的感激,说“王刚琴比我的亲生子女都好啊!”
在心血管内科的一次紧急救治中,面对一名猝死患者,在周围静脉通道无法建立时,她迅速而果断地开通了颈外静脉通道,这一关键操作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勤奋好学 勇于担当
学术活动的每一个场景中,都可见她孜孜不倦、勤奋钻研的身影。2012年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归来后,她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培训,并开展了穴位注射、耳穴压贴、穴位贴敷等项目。作为省三院高级英语口语培训班的唯一护士代表,她风雨无阻,坚持不懈地求学,最终入选省卫生健康委出国人员人才储备库,并远赴美国佛罗里达坦帕总医院深造4个月。2015年她已经成长为一名护士长,组建了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并且在护理工作中积极推行5s管理及sbar护理交班模式,这一模式已被证实能够提高患者信息传递的清晰度和交接班效率。2019年她被调往急诊科担任护士长,她以“高效率、高速度、高度负责”的要求带领护理团队,将专科护理作为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尝试用医护一体化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打造学习型护理团队,鼓励、支持年轻护士外出学习进修,短短数年间,精心培育了8名专科护士,护理团队也因此荣获了“甘肃省优秀护理团队”的殊荣。
在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她,带领护理团队主动请战,勇敢地站在了最前线。不仅承担了急诊科的工作,还肩负起了发热门诊等管理工作,在那段日子里,她身披沉重的防护铠甲,尽管饥肠辘辘,但仍然坚守岗位,每天连续奋战长达12个小时。
勇于创新 重视科研
为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她带头编写《省三院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手册》,不仅极大地便利了患者,还为整个护理团队提供了更为详尽、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她指导的《创伤评估与救治》荣获甘肃省护理学会微课知识大赛一等奖,多年来,她不断创新护理模式,构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多元化培训模式、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养模式等。
医院护理科研基础比较薄弱,改善这一局面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引领更多同行投身科研,她不仅主动向专家求教,还亲自筛选优质材料,精心打磨科研立项申请。目前,她已参与及主持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5部,并且荣获甘肃省黎秀芳护理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殊荣。
今后她将继续怀揣心灯,矢志不渝地践行南丁格尔的誓言!她始终坚信:医疗事业的进阶从无捷径,惟有用二十年如一日的躬身践行诠释使命担当。未来,她将以更富创造力的实践,在新时代护理事业发展的长卷上书写动人篇章,让更多生命在仁心守护中绽放芳华。
(供稿:省第三人民医院)
审核丨二审 马 菁、祁 悦、杨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