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运动总是和健康紧密相连,不少老年人秉持着 “生命在于运动” 的理念,积极投身各类锻炼,盼着借此留住健康、拥抱活力。但今儿个可得给咱老年朋友们提个醒,有些运动,看似有益,实则藏着 “暗坑”,对年纪偏大的人而言,可能是健康的 “绊脚石”。 剧烈有氧:看似活力满满,实则暗藏危机 有氧运动向来备受推崇,像跑步、骑行这类,能提升心肺功能、助力燃脂,好处多多。可对老年人来说,剧烈有氧并非 “百利无一害”。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步下滑,心脏功能也大不如前。剧烈有氧运动时,身体代谢加快,会产生过量自由基,这些 “不安分” 的自由基如同细胞 “破坏者”,加速细胞老化。心脏功能弱的老人,做剧烈运动,心脏得承受远超负荷的压力,心脏病发作风险直线上升。 瞅瞅 2019 年《美国心脏病学杂志》那项研究,聚焦 70 岁以上老人,坚持高强度跑步、长时间剧烈骑行的,心脏病发作几率比不做这类运动的老人高出 20%。想象一下,清晨公园里,几位老人本想通过晨跑开启活力一天,可对部分心脏脆弱的老人而言,这一跑,可能让心脏不堪重负,健康亮起红灯。所以,热衷晨跑的老年朋友们,可得多留个心眼,跑步未必能稳稳带来健康。
负重训练:挑战身体极限,受伤风险激增 为改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状况,部分老人选择负重训练,像举重这类强度较大的项目。在年轻人、中年人那儿,负重训练能增强体力、强健骨骼,可到了老年人这儿,风险远大于收益。 老年人骨质疏松普遍,骨骼本就脆弱,过度负重,骨头不堪重负,骨折极易找上门。2018 年《骨质疏松症杂志》统计显示,60 岁以上老人,不当负重训练,骨折发生率是不做负重运动老人的 3 倍。而且,老年人肌肉弹性、韧性变差,做负重训练,肌肉拉伤、骨头断裂的事儿时有发生。 画面切换到健身房,一位老人想通过举哑铃锻炼,可刚拿起稍重些的哑铃,发力瞬间,只听 “哎哟” 一声,手臂肌肉拉伤,懊悔不已。所以,看似能挑战自我的负重训练,对老年人健康而言,绝非最佳选择。
高强度拉伸:追求灵活,却可能损伤关节 不少老人为保持身体灵活性,热衷高强度拉伸,像拉筋、做复杂瑜伽动作。拉伸能放松肌肉,可过度拉伸、做极限动作,麻烦事儿就来了。 那些年轻时没经专业训练的老人,过度拉伸,关节易过度伸展,关节炎、软组织损伤风险大增。2017 年《老年医学杂志》研究指出,年纪大的人进行高强度拉伸,关节疼痛、炎症发生几率是正常情况的 2.5 倍。 小区花园里,几位老人跟着视频做拉伸,有人为追求动作标准,用力过猛,结果关节处传来阵阵疼痛,原本想强身健体,反倒让身体遭罪。所以,爱拉伸的老年朋友得注意,过度拉伸,可能比安静坐着对身体伤害更大。
跳跃运动:活力动作,却给关节 “增压” 跳跃运动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能提升灵活性、协调性。但老年人骨骼、肌肉、韧带弹性大不如前,跳跃带来的剧烈震荡,对关节冲击巨大,尤其是膝关节、脊柱。 1990 年《关节与骨医学杂志》研究发现,60 岁以上老人,过多参与跳跃类运动,膝关节、髋关节退化速度比不跳跃老人快 50%。公园健身区,老人尝试跳绳,没跳几下,膝关节就疼得厉害,这就是跳跃运动给关节带来的负担。所以,即便跳跃能让身体协调性变好,老年人也得尽量避开这类高冲击运动。 爬山登高:亲近自然,却易让关节受伤 爬山登高,既能亲近自然,又能锻炼耐力、力量,不少老人喜欢。但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剧,爬山时路况复杂,崎岖山路增加摔倒、扭伤风险。而且,爬山时膝关节、踝关节负担远超日常活动,关节极易受损。
《临床运动医学》期刊研究表明,80 岁以上老人,长时间爬山,关节损伤发生率是常规步行的 5 倍。想想看,山间小道上,一位老人本想享受爬山乐趣,结果因山路崎岖,不小心扭伤脚踝,美好的行程瞬间被打乱。所以,爬山虽好,老年人还是得慎重考虑。
上述这些运动,在一般人眼中是健康良方,可对年纪大的老人来说,做太多反倒增加受伤风险,影响身体健康。那老人就只能天天窝着看电视,彻底告别运动了?当然不是!大部分医生建议,老人适合低冲击、低强度运动,像散步、游泳、太极拳等,既能避免关节损伤,又能增强身体柔韧性、耐力。适量运动对老人身心益处极大,能降低慢性病风险、提升免疫力、改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所以,选对运动方式,才是老人保持健康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