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宫颈癌,接种疫苗及筛查须尽早

照片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魏丽惠。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该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99.7%的宫颈癌都是由hpv感染所致。女性在感染hpv后,常出现宫颈癌前病变,如果不及时发现进而规范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进展为浸润性子宫颈癌,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时值国际hpv知晓日之际,以“hpv知晓与预防新生态”为题的hpv知晓与预防新生态媒体圆桌会科普活动日前在京举办,此举旨在积极响应《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2—2030年)》行动要求,进一步落实促进加快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在会上指出,虽然该病凶险,但通过三级预防措施,是可以有效防控并最终实现消除的。

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魏丽惠也表示,在所有肿瘤中,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策略是最成熟的。一级预防是指健康教育和接种hpv疫苗;二级预防指子宫颈癌筛查和对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给予治疗;三级预防指对宫颈癌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女性约98%的宫颈癌由高危型hpv导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介绍说,中国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占比与全球不同,除了hpv16、18以外,hpv52、58的比例要高于全球水平。国际经验证明,接种hpv疫苗和子宫颈癌筛查,能够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乔友林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是2030年以前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但是全国15岁以前女生接种数据都不到3%,有的地方前两年统计只有1%。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为此也同时呼吁,应进一步提升hpv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

有些人会疑惑,为什么要提倡在15岁以前接种hpv疫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飞解释说,这是因为在未发生性行为的女性中接种hpv疫苗,将获得最佳预防效果。也正是这个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应该作为首要接种对象。

陈飞提醒,错过了最佳接种时间的女性仍有必要进行接种。研究显示,中国hpv感染按年龄段呈“双峰”分布,第一个高峰为17-24岁,第二个高峰为40-44岁。对于青春期的女孩来说,迎来人生中的首个hpv感染高峰,接种hpv疫苗非常必要,但对于年龄大的人甚至已经感染过hpv的人来说,接种hpv疫苗同样重要。hpv 疫苗并非只对从未感染过 hpv 的女性有效,即使感染了一个型别的hpv,但疫苗是多价的,还可以预防覆盖其他型别感染。

乔友林强调,未发生性行为的女性接种,容易激发更好的免疫反应,预防效果更佳,一定要尽早、及时接种hpv疫苗,从而预防绝大部分宫颈癌的发生。前不久,默沙东九价hpv疫苗的9-14岁女性二剂次接种程序(0,6-12月)在中国获批,乔友林认为,其接种程序不仅降低了免疫接种成本,还简化了接种流程,释放了更多的疫苗资源,有望进一步推动国内小年龄段女性接种率提高,助力加速消除宫颈癌。

此外,赵方辉提出,相对于女性,男性hpv感染很少被关注。事实上,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感染。在全球来讲,hpv疫苗不仅用于女性,男性也可以接种。这是因为hpv能导致的肿瘤不仅是宫颈癌,还能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如口腔、咽喉、皮肤、肛门和男性生殖器等,进而可能诱发其他相应的肿瘤。可见,hpv疫苗产能的提升、适应症扩展,也是影响宫颈癌防治的重要因素,需要医疗部门、研究机构、企业等多方携手,共同推动宫颈癌防治的新生态建设,从而加快消除宫颈癌的步伐。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曾表示,目前公司已投入超过10亿美元,提高hpv疫苗生产设施产能。

另据悉,目前默沙东在国内开展多项hpv疫苗新适应证的临床研究,希望用中国研究成果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