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没体检,尿里有血,一查竟是癌!50岁后,体检需要哪些项目?

人民日报健康号“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经分享过一个病例:王先生自从10年前退休后,凭借着对自己强健体魄的“自信”,对定期体检不以为然。直到这次在子女的极力劝说下到体检中心检查,结果发现尿里有血,膀胱里还长了一个东西


在医生详细解释下,王先生进一步接受了泌尿系增强CT检查,随后进行了微创手术。在手术中,泌尿外科医生发现王先生膀胱左侧壁及后壁交接处有一枚菜花状肿物,多数情况下,这种描述意味着90%的可能性肿物为恶性,但也有“小恶”和“大恶”之分。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


医生随后应用等离子电切镜,几分钟便顺利将其连根切除,将切下的肿物立即送往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在经过焦急的数天等待后,病理学检查报告出来了,是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肿瘤,肌肉层和肿瘤基底部未见肿瘤细胞。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吴建臣解释,“简单来说,如果把膀胱比作一个只有三层的洋葱,肿瘤只存在于第一层洋葱中,处于早期,并且已彻底切除。为防止肿瘤复发,术后还需要定期进行膀胱局部灌药治疗及定期复查,目前不需要切除膀胱和全身化疗。所以说,这是不幸中的幸运。”



五六十岁不少人已经退休,又是老年生活的开始,这个年龄的老人,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病率上升,应该展开全面体检。




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聂倩博士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中老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除了常规体检,还要有针对性进行体检加餐:



最后,体检完了一定要保留好体检材料,可不要遗失。体检后的体检报告及影像资料(超声、胸片、CT等)至少应该保留2-3年的资料。医生在判断某些疾病时,有时需要参考既往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动态变化的过程,有利于疾病的诊治。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以上数据来源于2010-2016年美国癌症统计的权威来源SEER)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样的疾病,早期治疗可生存率最大提高10倍以上。



由于男女生理构造的不同,所以筛查从几岁开始这点也不同。


小编曾贴心地做过一篇文章——“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女性怎么做早癌筛查,这份攻略请查收!”,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查看哦!↓↓↓


当然,有家族史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更早开始做防癌筛查。



上海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出的2021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里面提到了10种常见肿瘤,包括: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等


下面来看看自己属不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怎么预防!



如果你是以上高危人群,那请一定要勤做筛查。及早发现,早诊早治才是关键!


本文综合自:

① 2022-10-26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觉得自己身体好,老人退休后十年没有体检,结果……》

② 2019-05-22 辽宁掌上健康-沈阳晚报《沈阳医生给出的这份最全体检攻略,快替父母收好!》

③ 2021-04-20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50岁以上体检加这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