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和小梅都是刚刚进入大学的两个姑娘,两个人一见如故,迅速的成为了好闺蜜,平时在一起互相交流女生之间的小秘密。
这天两个人在上自习的时候,小梅和小微说,自己好像腹泻了,原来都是三天一次排便,不知道怎么的,最近一天就要去一次厕所。
她的这个说法让小微非常惊讶,小微说,自己每天都要去厕所排便,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天三次排便,小梅这种情况,在她这里属于便秘问题。
两个人发现互相之间排便频率如此不同,都有些慌了,她们担心是不是自己或者对方的身体出了问题,于是和老师请了假,跑到了医院。
起初两个人还不好意思和医生说明自己的情况,在医生耐心询问下,终于说出了她们对排便问题的疑惑。她们想知道这种排便频率哪个危害更大,正常的排便频率到底是几次。
排便,到底什么频率最健康?
当食物进入人体后,并不会被我们的身体完全吸收,无法吸收的食物残渣会在体内转化为粪便,结肠努力蠕动、收缩,将粪便向远端结肠推动,最终进入直肠当中,直肠中的粪便会不断的蓄积,在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对我们的肠道内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引发排便反射。
人类的排便反射与动物不同,动物出现排便反射第一反应是直接排便,但是人类的排便反射会将排便的冲动传递给我们的大脑,大脑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这类的感觉系统综合判断,当前是否可以排便,只有环境和时间都合适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进行排便。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排便次数为一天3-5次,成年人的排便次数则为一天1-3次至每周3次之间。不过大多数人都认为,每天排便一次才是健康的,三天一次大便或者一天三次大便都对身体不好。
实际上,每天一次排便,是大多数人的排便频率,大约有60%以上是以这个频率排便。虽然大多数人以这种频率排便,但是这不代表其他的排便频率有问题,最重要的是规律性排便。
如果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三天一次大便或一天三次大便,且大便的颜色、形状、气味都非常正常,其实这就是健康的排便频率,二者对身体都没有危害。
如果我们由规律性的三天一次大便变为一天三次大便,或者由一天三次大便变为三天一次大便,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考虑是否出现了腹泻或便秘的情况。如果长期处于腹泻或便秘的情况,大家要保持警惕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肠癌的一种表现,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排便过程中的一些异常,其实是在提醒身体已经出了问题了,快去医院吧!
便便的这些异常,不要忽视!
排便时,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粪便的颜色,当发现有黑便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正常粪便的颜色应该是淡黄色或深棕色,黑色粪便可能是因为我们食用了血肠之类的血制品食物或药用炭之类的药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你可能会有些疑问,血液不是红色的吗?为什么粪便反而是黑色的呢?
血液虽然是红色的,但是血液的红细胞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在经过我们的肠道的时候,会和一部分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硫化铁是一种黑色物质,进入粪便后会让粪便呈现黑色。
所以,如果我们确实能够排除食物和药物的影响,有很大可能是出现消化道出血了。多提一点:黑色便一旦出现往往提示出血量不少,最起码是中等量的出血,如果不及时医治,消化道持续出血,患者有可能因为失血过多产生生命危险。
除了粪便颜色异常在提示我们存在健康风险外,粪便的形状也和健康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大便直径应该在2-4cm左右,呈长条形状,每次大便的直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发现粪便突然变得比以往细的时候,就需要警惕了。
粪便形状变细通常和痔疮、肠息肉和肠道肿瘤有很大的关系。痔疮是因为局部的静脉发生曲张形成的,如果痔疮反复发作,让肛管管腔或直肠肠道变得狭窄,粪便在排出过程中受到挤压,就会出现直径缩小的情况。
肠息肉引发粪便变细是因为息肉会在肠道内壁生长,表面异常凸起,随着肠息肉的不断增多,肠腔会越来越小,粪便只能改变形状才能正常排出。而肠道肿瘤与肠息肉一样,都会在肠腔内占位,挤压肠腔,最终导致粪便变细。
另外,粪便中的黏液增多,出现黏液便,其实也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
正常人的粪便本身是存在少量黏液的,但平时黏液会与粪便均匀的混合,肉眼是很难观察到的。如果出现明显的黏液,很有可能是因为疾病因素导致的,如肠道肿瘤、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反复刺激大肠黏膜和大肠绒毛,在这种不断的刺激下,肠道为了保护自己,会分泌大量黏液,这些黏液会随着粪便直接排出体外,粪便呈现出黏液便的状态。如果病情严重,肠道黏膜出现出血性坏死时,黏液便中还会混入大量的红细胞,导致黏液脓血便的形成。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忽视排便异常。当然,我们注意日常的保护,做到规律排便,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疾病出现的。
想要规律排便,一定要这样做!
1.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属于多糖的一种,我们的身体无法消化吸收膳食纤维,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无用的东西。
但是随着我们对膳食纤维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量,让粪便更快的通过肠道,起到预防便秘的效果。
如果我们体内的膳食纤维太少,粪便的积累速度变慢,会导致便秘的情况,那么膳食纤维多就好了吗?
膳食纤维具有吸水性,如果人体摄入过多,又不注意补水,粪便中的水分会被膳食纤维吸走,变得比之前更加干燥,反而增加了排出粪便的难度。
所以说,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能过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膳食纤维推荐摄入量为25-30 g/d。
2.加强锻炼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排便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其实,合理的运动对我们的身体真的是好处多多。
当我们在运动的时候,整个人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变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肠胃蠕动速度,让肠胃能够更快的消化吸收食物,使粪便更容易形成和排出。
而且,在运动的时候,人体的腹直肌以及膈肌会上下振动,这种振动可以按摩肠胃,消化液在这种刺激下会不断增加,让排便变得更轻松、更有规律。
不过,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选择适合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有些人长时间不运动,一上来就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仅对健康没有什么益处,反而会因为肌肉细胞对于乳酸的耐受程度下降,出现全身酸痛。
写在最后
排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的生理活动,很多人对排便频率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其实,当一个人的排便频率在一天1-3次或者每周3次之间,规律性的排便,就是健康的,不存在哪种排便频率更健康的问题。
不过,如果我们的排便频率、大便颜色、大便的形状等突然发生了变化,应该保持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些疾病导致的。面对这些情况,大家不要马虎大意,请及时前往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当然,如果能在疾病出现前,就注意保护健康,排便规律、顺畅,疾病可能也就不会找上门来了。建议大家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平衡,加强锻炼,远离各种疾病。
参考文献:
【1】陈静,汪靖园.粪便隐血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8):77+80.
【2】付玉华.粪便中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7033+7035.
【3】杨怡. 饮食干预对功能性便秘疗效维持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张亚历.黏液便、腹痛、肠道溃疡(淋巴瘤)[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06):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