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 | 天天吃降压药,如何才能减少药物副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高达1200多万人,而高血压正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最大的隐患,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先从高血压开始。

每年的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用到降压药,而且大部分中重度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每天服用降压药。那么,长期服用降压药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副作用?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全服用降压药?


01长期服用降压药,身体可能会出现的6个常见副作用

1.干咳

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出现干咳,是因为降压药能够让肺泡中水分增多,导致肺泡间隙中空气不流通,患者需要通过干咳来让空气排出。干咳并不危险,一般不需理会,但如果持续干咳且加重,应该及时就医。

2.脚踝水肿

利尿剂类的降压药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发生变化,当体内电解质紊乱的时候容易导致脚踝水肿,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脚踝水肿可以抬高下肢,这样可以促使下肢血液回流以便减轻水肿。

3.便秘

大部分降压药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而胆固醇是人体制造大肠黏液中一种重要的物质,肠黏液不足容易导致大便干燥,引发便秘。患者应该合理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脂类食物,建议每日经常早晚揉腹,促进排便。

4.心率异常

部分降压药如苯二氮卓类、洛伐他汀类及利尿剂等能够使心率加快,这些药的作用机制是为了阻断心脏的电信号,让心脏不受到“严格的指挥”,从而起到降压的目的。而另外一些降压药可能会导致心率变慢,出现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要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合适的降压药。

5.恶心、厌食和消化不良

恶心、厌食和乏力也是高血压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这是因为降压药主要是通过阻断血管内皮信号来达到降压的目的。但除了降压之外,血管内皮还在消化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作用在胃肠血管内皮,也可能会出现恶心、厌食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建议最好先查一下血清电解质,看看自己的相关指标是否正常。如有异常,也需要考虑更换降压药。

6.头晕、头痛

大多数降压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来实现降压目的,从而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但是大脑耗氧量大,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容易导致头晕头痛,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剂量的长效降压药,让血压值在数周的时间内逐渐地下降,而不是一下子就降下来。


02高血压患者去医院,医生通常会给开哪些降压药?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BB)、钙通道拮抗剂(CCB)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普利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沙坦类。

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相似,因此在降压效果上这5种降压药效果相差不大,然而具体到每个人,不同药物的降压作用可能有明显不同。

在患者选择药物的时候,考虑到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应该尽可能选择医保内能够报销的药物,而且选择药物的时候应该谨遵医嘱,不要因为担心副作用多而介意联合用药,与高血压的并发症比起来,降压药的副作用简直微乎其微。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在服药后也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刚开始服药的患者可在一个月后复测血压,以评判降压的效果,根据结果观察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还有一部分患者担心长久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其实并不是药物的疗效不好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血压病情没有控制住,血压又上升了,此时应该咨询医生更换降压药或者考虑联合用药。

平均每四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了,其实高血压并不可怕,可能的是高血压并发症,但只要控制好血压,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因为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而停药,与高血压并发症比起来,降压药的副作用真的很小。除了按时服用降压药之外,每天规律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干预,也能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血压日 | 合理运动能降压,信不信由你!·健康中国.2020-10-09
[2]健康知识科普: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健康宁夏.202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