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发病多”与“长期吃外卖”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从1989年到2018年,我国增速最高的癌症,是“肠癌”,数据是700%。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全球2020年癌症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新发56万例,居恶性肿瘤数的第二位,当年因结直肠癌有29万人离世。结直肠癌的城市患癌率明显高于农村


总体上看,有2个趋势:

一是结直肠癌发现晚了,很多人直到中晚期才检出;

二是向年轻化发展,本该40岁以上才多见的癌种,二、三十岁的病例越来越多。


医学上对结直肠癌具体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公认的因素有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但能让一个过去很少听说的癌症,不长时间发病率如此之高,人们一般都习惯从衣食住行方面找原因,很快就盯上了“外卖”。

这些年外卖飞速发展普及,只要有条件的乡镇,慢慢也出现了送外卖的,外卖以方便、快捷、可口为突破口,深受中青年群体青睐,但长期吃外卖,有几个明显隐患:


1、以淀粉类主食为主,新鲜蔬菜比例低,绿叶蔬菜不足,既使血糖升高了,又让膳食纤维不足,维生素摄入受影响。

2、食材品种单一,蛋白质供应不够不,营养不达标,并不顶饿,有的上班族常备零食充饥。

3、批量制作,原料和食材新鲜度不能保证,油脂含量高,存在脂肪酸比例不合理的问题,而且微生物超标风险大。


不少人认为,长期吃外卖,冲击最多的就是消化系统,肠胃的问题慢慢出现,诱发肠道出现炎症、息肉,开启向肠癌的进阶之路。听起来确实有道理,是不是这样的呢?

研究显示,80—95%的结直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整个过程需5年以上,但个体差异有所不同。肠息肉最多见于大肠部位,在肠黏膜出现隆起的疙瘩状病变,分两种:


一种是炎性息肉,它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恶变成肠癌的几率很小。

另一种是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又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腺瘤三种,管状腺瘤病变率约1%—5%,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是管状腺瘤的10倍以上。

而产生腺瘤息肉的原因,或者说肠道癌前病变的原因,已查明的原因有遗传、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便秘或腹泻等。

但遗传的肠癌,一般是四五十岁以后才出现,随着肠癌逐步年轻化,二十、三十多岁就出现肠癌的,基本离不开肠道炎症、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比如:

1、长期饮食结构不当,摄入高脂、高蛋白的食物过多,植物类食物太少,导致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胡萝卜素、纤维素等,而且肠道无法分解和吸收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就会成为肠道癌变的催化剂。

2、经常吃烧烤、油炸或熏制类食物,它们的共同点是能迅速勾起食欲,但含有的苯并芘、甲类芳香胺,是结直肠癌的重要诱发因素。


3、肠道内长期存在炎症,反复发作,患肠癌的风险也增高。

4、肥胖、熬夜、不规律作息、烟酒等因素,降低免疫力,刺激肠黏膜异常增生,为肠癌创造条件。

所以,有效堵住可能出现肠息肉,诱发结直肠癌的因素,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和纠正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卖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


对于上班族,与其天天吃外卖,不如在家做好饭菜,带到单位,单位有加热设备的就加热,没有的就用保温容器,这样起码源头上食物有保证。

为了排除肠癌的高危因素,还需要这么做:

1、用肠镜定期筛查,查一次最少管5年。发现肠息肉,要择机切除,50岁以上的人,都要筛查。


2、息肉会复发,切除息肉之后不是一劳永逸,要做好定期复查

3、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含结直肠癌家族史、本人癌症病史、肠息肉病史、长期便秘或腹泻、有黏液血便的,要注意尽早筛查。

4、有胆道疾病史、切除了胆囊阑尾的,要注意定期检查

总之,想要减少和避免肠癌,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认真进行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