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现象”最危险?专家解读:15到24岁是抑郁情绪高发年龄段

2020年12月29日08:10:11 健康 1640

当孩子达到14岁左右的年龄时,许多家长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易冲动、不听劝,动不动和家长“对着干”。一些极端个案恰好就发生在14岁左右。14岁真的是最危险的年纪?南京脑科医院心理障碍科抑郁症病区主任陈瑜解释说,从流行病学调查看,15—24岁这个年龄段是抑郁情绪的高发期。

“14岁现象”最危险?专家解读:15到24岁是抑郁情绪高发年龄段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15岁男孩小叶(化姓)一向成绩不错,他个性沉稳,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父母发现小叶白天常常精神不济,写作业拖拉,成绩直线下降。经过细细观察和询问,父母了解到小叶上了高中后学习变得吃力,性格内向的他交不到知心朋友,内心苦闷于是迷上了游戏。上高中了还打游戏,父亲知道后一跳而起。面对家长的责骂,小叶的反应出人意料,他不辩驳也不难过默默承受,玩游戏的场所从家里转到网吧,这下把家长吓了一跳。这是陈瑜主任近期在门诊碰到一个病例。经过测评和评估,小叶抑郁情绪已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陈瑜主任介绍说,“14岁现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不特指“14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5—24岁青少年抑郁情绪高发。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大脑尚处于发育状态,心智不成熟,情绪管控能力弱,容易冲动,应对方式又欠成熟。遇到突发事件容易对着来,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极端个案中孩子的过激行为一定与长期情绪障碍有关。“有的孩子并不一定患有抑郁症,而是长期被抑郁情绪包裹,遇到爆燃点后,容易冲动。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陈瑜主任提醒说,家长要及时留意孩子反常的行为。比如一向好学上进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变得懒散,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孩子卫生习惯突然变得很差,平常在父母的督促下能好好刷牙、洗澡,现在督促也失去效果了。还有一些情况是孩子迷恋上了游戏。陈瑜主任认为,断网、断电都是极端的处理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家长应该找寻孩子迷恋游戏的原因,需求专业的帮助,让孩子脱离对游戏的依赖。总之,当孩子出现反常的表现时,家长务必多留意、多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走出抑郁情绪。

通讯员 倪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校对 苏云

来源:扬子扬眼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国产创新减重药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轻度脂肪肝 - 天天要闻

国产创新减重药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轻度脂肪肝

7月7日下午,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减重药物——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出上海首张处方。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小英为一位超重并伴有轻度脂肪肝的患者开具这一处方,这也标志着该中国创新减肥药物在上海正式落地使用。这名患者今年27岁,身高1米83,体重93公斤,BMI达到27.77,此前在体检中发...
泪目!工厂打工男子拒绝手术,医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 天天要闻

泪目!工厂打工男子拒绝手术,医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在东莞一家电子元件厂的流水线上,38岁的章明正重复着日复一日的装配工作。2023年初春的一个下午,这个沉默寡言的陕西汉子突然捂住胸口栽倒在传送带旁,工友们看见他面色煞白,冷汗浸透了深蓝色的工装。"像有把刀在胸口搅动",这是他被送到东莞市人民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在福州开营 - 天天要闻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在福州开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7月7日电 (郑江洛)7日晚,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主办,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简称“福州青创”)、海峡青年综合服务中心承办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在福州开营,两岸青年共同探讨中医药研习与创业。
有人午睡后灵感迸发,有人午睡后昏昏沉沉!问题出在这个细节! - 天天要闻

有人午睡后灵感迸发,有人午睡后昏昏沉沉!问题出在这个细节!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忙碌的生活中,午睡已经成为许多人缓解压力、恢复精力的重要习惯。而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恰到好处的午睡能带来“灵光一闪”,尤其是睡好了。健康时报资料图研究发现:午睡一会真能灵感迸发!你是否曾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无果,午睡醒来后
肚子里有个东西在跳!四年没当回事……体检后医生都震惊了 - 天天要闻

肚子里有个东西在跳!四年没当回事……体检后医生都震惊了

浙江94岁的张爷爷身体一向硬朗四年前,他偶然发现自己肚子里有个会跳动的东西因为没有疼痛或其他不适加之年事已高一直认为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直到就医检查,连医生都震惊了…腹中竟有一个直径超8厘米、长度达15厘米的巨大腹主动脉瘤直到近期,张爷爷前往
同一款药,为何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价格更高? - 天天要闻

同一款药,为何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价格更高?

资料图“一款药物为何两种价格?”近日,来自重庆的邓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位于重庆铜梁区的一家药店购买三黄片(葵花),店员告知售价为18元一盒,结账时,邓女士掏出医保卡准备付款,收银员见状提醒她,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需要支付26元。对此,邓女士当即提出了质疑,得到的回复是“价格一直就不一样”。面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