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官笑涵 摄影 张祖国)12岁女孩3个月内莫名增重25斤,可蹊跷的是,她没有暴饮暴食,甲状腺、生长激素和骨龄等常规检查均指向正常。在武汉儿童医院,多学科专家从她的垂体找到疾病“破绽”,成功“破案”。经手术治疗,女孩不到半年瘦了27斤,恢复了健康。
女孩琦琦家住咸宁,今年12岁。从去年10月开始,她突然长胖了很多,标准的鹅蛋脸成了圆润的“满月脸”。起初父母觉得她是在长身体,可到12月末时,身高一米五几的她体重已达66.7公斤,相对于同龄人明显过于肥胖。爸妈仔细一想,“孩子平时一日三餐都是正常量,也很少吃零食,体重却噌噌地长,难不成是病了?”带着疑惑,一家人来到武汉儿童医院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寻求帮助。
经检查,琦琦的甲状腺功能、生长激素分泌、骨龄都正常,但与肾上腺功能相关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有所增高。正常情况下,ACTH由脑垂体分泌,刺激肾上腺分泌皮质醇,但也有纵隔肿瘤、肺或腹腔肿瘤分泌ACTH的罕见情况。为排查垂体情况,琦琦做了头颅MRI,发现垂体右侧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类圆形低强化影,这处垂体病变可能扰乱身体内分泌,导致不明原因的肥胖。种种“线索”,让专家团队怀疑上一种罕见病:库欣病。
武汉儿童医院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姚辉主任介绍,库欣病是因垂体或其他部位的肿瘤过度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导致人体生成过量皮质醇而引发向心性肥胖等症状的疾病,由于较为罕见,患儿易被误认为是“单纯肥胖”或“发育异常”。
要确诊库欣病,在临床上有一个“金标准”——通过微创介入到达颅底的岩下窦进行采血,此处血液的ACTH值(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就是“破案”关键。经遗传代谢内分泌科、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决定先通过岩下窦采血确认病因,再进行治疗。
“岩下窦采血是一项操作难度较高的检查技术。”该院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刘新献主任介绍,岩下窦位置深在颅底,医生需要从大腿股静脉出发,一路向上到达大脑,期间需要逆着静脉血流的方向前进,导丝容易受到“正向行驶”的血流干扰,因此必须精准把控前进方向。另外,琦琦的体型较肥胖,大腿血管不明显,也给穿刺带来一定难度。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团队借助细如发丝的导丝成功“逆流而上”,精准到达琦琦的头部,继续“翻山越岭”深入到岩下窦,顺利采集了血液。检查结果验证了专家团队的诊断:岩下窦采集的血液ACTH值高达900,比琦琦外周被“稀释”过的静脉血ACTH值(约为56)高15倍,二者悬殊的对比说明,正是这枚深藏在脑部的垂体瘤过度分泌激素,扰乱了琦琦的内分泌系统。
真相水落石出后,琦琦于25年初在该院神经外科顺利接受手术,切除了这颗垂体肿瘤。术后一个月,琦琦的体型就有了明显变化。5月14日,术后不到半年,琦琦来医院复查时,体重已经下降到53kg,比刚入院时整整瘦了26斤,完全判若两人。
“最近,我院又收治了一名库欣病患儿,是个8岁的男孩,也是通过双侧岩下窦采血精准锁定了病因,即将接受手术治疗。”刘新献主任介绍,这项微创介入检查创伤小、副作用少,而且检查精准度高,为库欣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医学证据。
他提醒,若孩子在饮食正常情况下莫名“发胖”,尤其存在面部圆润(满月脸)、颈部及躯干脂肪堆积、皮肤长紫红色条纹等表现,需尽快就医排查库欣病,并接受规范治疗。
责任编辑: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