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明还没吃东西,肚子却感到胀胀的不适,问题可能并不在食物,而是在肌肉协调上。美国医师指出,一种名为「腹膈肌协调障碍」的现象,可能是造成无预警腹胀的原因。
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还没吃早餐,甚至刚起床没多久,就感到胃部不适、肚子肿胀,毫无食欲,甚至觉得闷闷不舒服。明明没有进食,却仍然出现腹胀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
常见的第一个直觉反应,就是怀疑是不是吃错东西。许多人会因此调整饮食,减少对消化系统可能造成负担的食材,例如洋葱、大蒜或乳制品。然而,有时候即便已经避免这些「常见嫌疑犯」,腹胀依然发生,而且发生的时机还不一定跟饮食有关。
其实,有一种可能是你忽略了的:「不是食物的问题,而是肌肉出了状况。」美国内科医师Trisha Pasricha在《华盛顿邮报》解释,一种名为「腹膈肌协调障碍(dyssynergie abdomino-phrénique)」的现象,可能是让你莫名腹胀的元凶。
原来,是你的肌肉让肚子鼓起来了
听起来像个复杂的医学名词,其实背后原理很简单。Pasricha医师请大家想象,我们的腹腔(也就是容纳内脏的区域)就像一个纸箱。箱子的上盖是横膈膜,箱子的侧面则是腹肌。如果你向内按压箱子的上盖,侧面自然会往外膨出。这个物理原理,其实也正发生在你体内。
当腹胀发作时,横膈膜会向下移动,导致腹壁(腹肌)放松、前凸,这两个动作一起将腹腔内的器官(如胃与肠)推往前方。结果就是:即使你没有进食或早已改变饮食习惯,肚子还是鼓鼓的,宛如吃太撑。
如何判断你的腹胀是否来自「肌肉不协调」?
Pasricha医师建议,首先要检视是否有特定食物引发症状。「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腹胀来自食物不耐,例如乳糖或十字花科蔬菜、豆类等,」她表示。
但她也提醒:不要在没有医师建议下,贸然戒掉某类食物。毕竟偶尔腹胀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这已经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就应该咨询医师。
她补充:「别害羞,主动和你的医师讨论肠胃习惯,他们能帮助你理清是否有骨盆底肌无力等问题。」如果我们再用纸箱来比喻,骨盆底肌就象是箱子的底部。当这些肌肉群无法好好协调时,也可能让腹胀情况加剧。
通过练习控制肌肉,有助于改善腹胀
如果问题来自横膈膜或骨盆底肌肉的不协调,是否能靠训练改善?答案是肯定的。
Pasricha医师说明,物理治疗中有一种名为「生理反馈训练(biofeedback)」的技术,能帮助患者重新学会如何正确控制横膈膜及腹部肌肉,进而减少腹胀。「这类训练的重点是学会提起胸廓、并收紧腹部肌肉,借此重新建立肌肉控制能力,」她指出。
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呼吸训练可能对控制横膈膜有所帮助,但目前证据尚不足,仍需更多研究佐证。
腹胀不一定只是吃太多或吃错东西,也可能是肌肉协调出问题所致。当你反复出现无法解释的腹胀感时,不妨检视是否与肌肉控制有关,并寻求专业医师协助,进行适当的检查与训练,而非一味限制饮食,才能真正找回轻盈舒适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