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2025年04月04日09:42:16 健康 1886

在许多人心中,粥一直是 “养” 的象征,生病时吃它,胃不舒服时吃它,老人孩子也常吃它,仿佛任何身体状况下都能端出一碗粥来应对。还有人热衷于往粥里添加莲子、红枣、枸杞、百合等药食两用的材料,煮出一锅 “滋养粥”,认为吃了就能调理身体。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然而,问题在于有些食材一旦加热时间过长、与其他成分一起煮,或者烹饪方式不当,反而会产生不良反应,轻则造成营养流失,重则影响身体内部系统的代谢机制。当下市面上不少看似好看、味道香甜的 “养生粥”,并非人人都适宜食用。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就拿莲子来说,很多人将其视作安神养胃的佳品,尤其在肠胃易敏感、睡眠不稳的春季,莲子粥更是频繁登场。但莲子中的鞣酸含量颇高,这种成分在低温烹调时稳定性较强,煮粥时若火候没控制好,鞣酸会与蛋白质、矿物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复合物。对于胃功能较弱或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而言,这类物质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轻度炎症。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的小样本实验显示,把莲子在不同水温下与米一同煮制,80℃条件下,蛋白质被鞣酸沉淀比例比 100℃煮沸状态高出 16%。也就是说,家用电饭锅煮粥时,若没达到持续沸腾,可能刚好处于这个风险温区。很多人吃完莲子粥后觉得肚子发胀、排便困难,其实就是这些沉淀物堵塞肠道,引发了消化不良,而非达到了 “养胃” 的效果,如同道路被杂物堵住,交通变得不畅。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再说说容易被忽视的花生,有人喜欢在粥里加点花生米,口感与味道俱佳,还觉得能 “补补油”。但花生虽是营养丰富,却是常见的霉菌污染源之一。存放时间长的花生,即便表面没发霉,也可能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在高温下虽能部分分解,可要完全破坏它,需维持 280℃以上的高温,而家庭煮粥根本达不到这个温度。2021 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表明,黄曲霉毒素 B1 在市售熟花生样品中检出率为 3.6%,农村地区家庭自存花生中的检出率则高达 12%。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许多人不清楚,一旦摄入这类毒素,肝脏需以更高负荷去代谢清除,肝功能异常的人可能短短几天内就出现转氨酶升高。虽说有人觉得煮粥加点花生又不是天天吃,没啥大碍,但黄曲霉毒素累积性极强,是以 “年” 为单位在体内慢慢累加,长期来看风险不容小觑。而且它具有很强的脂溶性,容易在脂肪组织中储存,哪怕只吃几口,也并非毫无危害,仿佛一颗隐藏的 “定时炸弹”。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还有在粥里加陈皮的情况,有些人身体湿气重、肠胃常积气,便想靠陈皮来 “理气”。从中医角度讲,陈皮确实有助于消化、减轻胃胀。可很多人购买的并非是经过多年自然存放的真陈皮,而是速成的 “假陈皮”,为了卖相和味道,有的还喷了硫磺或者染色剂。这些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残留,在高温下会加速分解并释放出刺激性成分,容易引发肝肾的代谢负担。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广州药科大学曾做过实验,对市面流通的 20 种陈皮样品进行抽检,发现 40% 的样本残留亚硫酸盐超标,而这种物质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刺激特别大。即便使用的是合格产品,若长期用来煮粥,也存在问题,陈皮挥发油成分在反复加热过程中容易氧化,氧化后的副产物可能干扰肝脏的细胞修复过程,对于代谢功能已经偏弱的人,会增加内脏负担,不仅达不到 “理气” 的效果,还可能出现嗳气更重、食欲下降,甚至轻度恶心的反应,就像原本顺畅的水流被杂物阻碍,变得混乱无序。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除食材本身的问题外,不少人对 “煮粥” 这件事的理解太过片面,认为所有东西煮久了、变软了就一定好吸收。实则食材间在加热时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有些食物含有的天然抗营养因子,如植酸、草酸、皂苷等,如果没提前进行浸泡、水焯、挑拣等处理,就直接放入粥中,即便煮再久也难以去除。

这些成分进入体内后,会阻碍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对儿童、老人影响更大。2022 年中国营养学会在对 6 - 12 岁儿童饮食调查中发现,经常摄入自制五谷养生粥的孩子,体内铁元素偏低的比例比其他群体高出 17%,这表明某些所谓的 “健康搭配”,未必真的健康,可能正在悄悄消耗营养储备,如同仓库里的货物被慢慢掏空。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而且喝粥时,很多人速度太快,因其软糯、热腾、顺口,一大碗粥下肚往往只用三五分钟。这样的进食速度使得胃部没充分将咀嚼信号传递给大脑,消化液分泌跟不上,反而容易胀气。特别是糖尿病或血糖不稳的人,喝粥后血糖飙升速度远超正常饮食。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19 年一项关于糖尿病饮食管理的研究指出,单次进食约 400ml 的白粥,餐后 1 小时血糖升高幅度平均为 5.8mmol/L,是同热量米饭的 1.5 倍,要是粥里再加红枣、莲子等含糖食材,血糖峰值还会更高。糖代谢功能本身偏差的人,这种血糖波动不但影响短期情绪、注意力,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拉高长期并发症的可能,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巨石,泛起层层涟漪。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那么,既然粥存在这么多潜在风险,是不是就根本不建议吃粥了呢?答案并非如此简单。粥并非不能吃,而是要依据自身身体状态掌握合适的配方与方式。每个人的基础代谢、肠胃功能、微量营养素储备都不尽相同。像术后恢复、发烧脱水、咀嚼困难等情况,粥依旧很有必要。但正常人群若把粥当作正餐或养生手段,就必须十分讲究搭配和做法。

莲子煮粥变“隐患粥”,再三提醒:3物别拿来煮粥,可能影响健康 - 天天要闻

如何判断粥里添加的东西对自己有无负面影响呢?不能仅凭感觉,要从实际的身体反应去评估。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是,吃完粥后是否经常出现短暂饥饿、腹胀、嗳气、嗜睡等状态?若这些症状频繁出现,或许意味着你的身体对这类高升糖、低纤维、混合配料的食物并不适应。那接下来就该去体检中查看基础胰岛素水平、肝酶指标、铁蛋白储备等情况,再决定这锅粥到底还适不适合继续吃下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时政周报 - 天天要闻

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时政周报

2025年2月10日10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视觉中国/图)2025年4月3日下午,清明节前一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布讣告,宣告了陆道培逝世的消息。陆道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
高钙、高钾、高纤维!夏日不妨常吃这些“三高”蔬菜 - 天天要闻

高钙、高钾、高纤维!夏日不妨常吃这些“三高”蔬菜

夏日炎炎,正是身体最需要补充营养和水分的时候。而在众多蔬菜中,有一些不仅能解暑,还富含高钙、高钾和高纤维,让你的身体健康加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三高”蔬菜,让你在夏日里不仅能吃得健康,还能吃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