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说到体检,很多人心里都犯怵,尤其是拿到肝功能检查报告单时,密密麻麻的英文缩写和数字,怎么看都像天书。
有人拿着报告瞄两眼,心想,反正自己不喝酒,肝脏应该挺健康,直接塞抽屉了事。但肝脏这个器官可没那么简单,它最擅长的就是“悄无声息地搞事情”。
等到你真的感觉不舒服,肝脏问题可能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所以,别小瞧那张检查单,肝功能异常的几个指标,可真不是随便冒出来吓唬人的。
肝脏是个沉默的“劳模”,它负责解毒、代谢、储存营养、合成蛋白质,几乎是人体里的超级工厂。
可它偏偏还不爱“告状”,哪怕负担再重,也能硬扛一阵子,等它实在撑不住了,才会给你来个“大爆炸”,而那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肝功能检查,就是为了抓住肝脏偷偷“示警”的蛛丝马迹,提前发现问题。
拿到检查单时,最常见的几个指标可能会让人一头雾水,比如ALT、AST、TBIL这些看似复杂的字母组合。
很多人一看数值稍微超了点,就心里打鼓,但也有人一笑置之,觉得小毛病不算啥,殊不知这可能是肝脏在拼命喊救命。
比如,谷丙转氨酶(ALT)这个指标,简直就是肝脏健康的“晴雨表”。
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之中,正常情形下,谷丙转氨酶(ALT)的数值应处于0 - 40 U/L这一区间。
若肝细胞遭受损害,如患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时,ALT便会从肝细胞逸入血液,其数值自然会急剧升高。
尤其是超过100 U/L,说明肝细胞已经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损伤。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喝酒,ALT超点应该没事,但其实,高脂饮食、熬夜、药物滥用等也能让ALT升高。
再来看总胆红素(TBIL),它主要负责衡量肝脏的排毒能力。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废物,肝脏负责清理它们。如果肝脏罢工了,胆红素就会堆积在血液里,皮肤和眼睛就会泛黄,俗称“黄疸”。
总胆红素正常范围在3.4-20.5 μmol/L之间,超过这个数,尤其是40 μmol/L以上,皮肤可能已经开始发黄了。这时候,不仅仅是肝炎这么简单,胆道梗阻、肝硬化甚至肝癌都得考虑进去。
还有白蛋白(ALB),这个指标虽然不如前两个那么“耀眼”,但它的重要性可一点不差。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负责维持血液的正常渗透压,运输各种营养物质。正常值在35-55 g/L之间。
如果数值掉到30 g/L以下,说明肝脏的合成功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可能是慢性肝病,甚至是肝硬化的表现。长期白蛋白偏低,还会导致浮肿、腹水,整个人看起来就像充了气一样。
当肝功能检查出现这些异常,说明肝脏已经在向你“求救”了。
单纯ALT升高,可能是急性肝损伤,比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这种情况如果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大多数能恢复。
但如果ALT和TBIL同时升高,那就得小心了,说明肝脏的解毒和排泄功能都出了问题,胆道梗阻或者严重肝炎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当ALT升高,白蛋白却下降,肝脏的合成功能也受损,往往是慢性肝病,甚至是肝硬化晚期的信号。
如果三项指标同时异常,那就得考虑最坏的情况了,比如肝衰竭、肝癌等,这时候光靠吃药可能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
虽然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但它其实并不是一点信号都不给。
只是这些信号太隐蔽,容易被忽略。比如长期疲劳、乏力,很多人以为是工作太累,殊不知可能是肝脏在“抗议”。
食欲减退且伴有恶心呕吐,这或许并非单纯的胃病,而极有可能是肝功能下降所引发的消化不良。
皮肤瘙痒、发黄,尤其是眼白发黄,这就是胆红素在作怪,肝脏已经开始“怠工”。还有腹胀、右上腹隐痛,可能是肝脏肿大或肝硬化的前兆。
很多人一看到肝功能异常就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癌。
其实,肝功能异常不等于肝癌。大多数肝功能异常只是肝脏受损的表现,比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经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真正的肝癌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检查,比如甲胎蛋白(AFP)检测、肝脏B超、CT或MRI成像,甚至肝穿刺活检,单凭肝功能检查是无法确诊肝癌的。
不过,肝功能异常确实是肝癌的高危信号,尤其是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的人群,或者长期酗酒的人,肝功能异常更值得警惕。
如果检查中发现肝功能异常,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肝脏问题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大病。
肝功能异常的确会让人心里打鼓,尤其是看到检查单上一堆红色的箭头和超标的数字,难免会联想到各种严重的疾病,比如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整个人都开始陷入焦虑。
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肝功能异常并不意味着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肝脏是人体内少有的“耐操”器官之一,它有着极强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只要问题不是长期被忽视或者已经到了晚期,肝脏都有机会恢复健康。
关键在于定期体检,别等身体出现明显不适了才去医院。很多肝脏疾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只有通过血液检查才能发现异常。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肝脏往往会给你“台阶下”。
比如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戒酒,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滥用药物,都是帮助肝脏恢复的有效方式。
可要是长期不管不顾,等到肝脏“抗议”得厉害了,比如出现黄疸、腹水、皮肤瘙痒,那问题可能已经很严重了,甚至到了肝衰竭的边缘。
那时候再想挽救,就没那么容易了。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肝脏健康,别等它彻底“罢工”了才追悔莫及。
把肝脏当成“兄弟”,平时多关注、多照顾,它才能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你“打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张纯.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健康的窗口[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4,(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