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2024年02月27日14:35:27 健康 1572

清晨,空气中透着一丝清冽的寒意。太阳柔柔地照着东辛公园一处砖红色的中式建筑,在阳光和公园的映衬下玉兰中医馆显得古朴又温馨,走近一看,敷贴、针灸、把脉抓药……中医师坐诊各个诊室,忙碌地给病患诊疗。

陈小玲熟门熟路地进入艾灸治疗室,趴在操作床上等待治疗,陈闻博医生码好生姜末,随后点燃艾绒,瞬间一股热流充斥四肢百骸。“以前做理疗得去中医院,路远而且不方便,没想到去年家门口有了家中医馆,方便不说疗效也很好。”做完督灸,预约好下次理疗的时间,陈小玲满意地离开。

近年来,东营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加快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以体系建设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建设打造19处“国医堂”和128处“中医阁”,不断完善家门口的中医药健康圈,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于民”。

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全

已近晌午,可东营区胜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仍然忙忙碌碌。作为一家设在东营高新区内的卫生服务中心,她见证了园区的起步与壮大,也随着园区一同发展与成长。“我们是一家跟着园区开关门的卫生服务中心,20年如一日。”提及此,胜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隋艳梅不无自豪。“每天早上7点半我们就开门了,为了方便园区职工和周边居民就诊,中午不休息,晚上起码也是到9点,根据需要还有24小时提供服务的时候。”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坐落在胜园街道一角的卫生服务中心如一个坚定的“卫士”,默默护卫着一方健康。这里,除了有全科门诊、药房、牙科、康复室以外,还于2018年设立了国医堂。一上3楼,红色的木制架子顶刻有“国医堂”三个字的匾额映入眼帘,三五居民正坐在门口等待就诊,空中萦绕的淡淡中药香也使烦闷燥热的心情变得平和而淡然。

诊室内,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医生正在与前来就诊的老太太交流。一边拔针,医生一边问,“扎了有4天了吧,症状减轻了吗?”“可好了!原来背疼得厉害,现在好多了!真多亏了你啊,袁医生!”家住祥云新居79岁的王秀花老太太高兴地说。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增加居民就医效果和体验感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胜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成皓介绍,目前,胜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六类约二十项中医诊疗服务。“作为东营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分院,胜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品耗材都统一管理。”胜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隋艳梅介绍。与此同时,胜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7个村卫生室,其中作为试点打造的温家村卫生室更是获得了从设备到人员力量的倾斜下沉。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每逢周三,东营区人民医院的孙亮医生都会到温家村卫生室坐班,为周边居民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每次坐诊前,卫生室都通过微信群、村村通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摸排附近村民就诊需求,以合理安排接诊时间。”李成皓说。针灸、敷贴、拔罐,孙亮医生坐诊时,小小的中医阁都人来人往,良好的诊疗效果不仅解决了温家村村民的就医问题,还吸引了周边村民来这看病。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是东营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东营区更是坚持把国医堂、中医阁建设作为推进基层中医化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全区投入资金1.8亿元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国医堂19处,中医阁128处,对14个村卫生室进行改建或扩建,打造为中医药特色卫生室。投资80.5万元为辖区基层医疗机构按需配备中医药设备800余台。

中医药服务水平更高

春节刚过,东营区妇幼保健院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车辆穿梭、工人们忙碌正酣,放眼看去,综合大楼已规模初具。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作为东营区医疗品质提升项目,区妇幼保健院新建综合楼项目分为新建门诊楼、病房综合服务楼和改造提升旧病房楼、门诊楼两个部分,总投资为1.79亿元。“预计明年这个时候,新综合楼就能启用了。”提及此,邢爱华眼中满是期待。“硬件条件提上去,专业人才‘沉下来’,现在我们院‘中医+妇幼’特色服务品牌效应深入人心,就医人数也实现了翻倍增长。”区妇幼保健院负责人邢爱华介绍。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自去年以来,区妇幼保健院国医堂每逢周三总能看到楼道里患者排起长队。因为周三是外聘市级专家来院坐诊的日子。“家门口就能看市级中医专家。”在“名医基层工作室”门口,多位居民正拿着“票号”等待就诊。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中医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随着群众对‘治未病’观念的提升,对中医服务的接受程度也随之提高。现在,针灸、艾灸、熏蒸等中医养生疗法在群众中很受欢迎。” 刘云医生介绍。在“名医基层工作站”的推动下,区妇幼保健院进一步深化同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共建成果。“如今,我们接受中医就诊的人次占全院总诊疗人次的20%以上,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看中医专家的愿望。”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刘凯华说。“专家的下沉,也对我们的医生起到了很好的帮带作用,每次专家坐诊日也是我们医生的答疑解惑日。”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对中医服务认可度的提升,东营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林洪生首都国医名师工作站东营基地”落户,建成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专项行动。依托东营区医院,加强同北京、省级医院合作共建,加盟北京中医药学会“乳腺学科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乳腺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建立了针灸、骨伤、康复等特色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中医药专业人才更精

2023年,东营区设置14处中医“名医基层工作站”,每周定时进行现场坐诊、指导,实行“一对一”中医适宜技术无缝对接指导,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传帮带”。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龙居中心卫生院国医堂的医生王彦安就是“传帮带”的受益者。早在2020年,他就考取了中医资格证书,可以独立诊疗。“但是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科学,由于实操经验不足,对于深层机理,一直不得其解。”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2023年开始,东营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杨建泉在龙居中心卫生院国医堂设立“名医基层工作站”,得知这个消息,王彦安眼前一亮。每当杨建泉医师到镇上来坐诊,他都拿上笔记本,在旁边边听诊边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单位就能跟着区里的专家学习了。”

如今,王彦安已经具备开展常规中医理疗技术的资质,“中医在养生调理上别具优势,经过快1年的学习,也有居民是奔着我来的啦!”他高兴地说。

东营区:“家门口”的中医诊疗,赞~ - 天天要闻

近年来,东营区始终坚持“人才兴医”战略,不断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聚焦于“引”,先后招聘人才22人,其中研究生4人,本科17人,专科1人,为打造中医药“领军团队”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聚焦于“培”,441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了东营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占本机构诊疗总量比例分别达到20%以上、60%以上。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浙江最强医院确定! - 天天要闻

浙江最强医院确定!

在医疗领域,医院的综合实力和专科声誉一直是患者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内权威的医疗评价机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为公众提供权威、公正的医院评价信息。
来“大姨妈”排出像肉一样的血块?别慌,多半与这一因素有关! - 天天要闻

来“大姨妈”排出像肉一样的血块?别慌,多半与这一因素有关!

月经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月经的排血量、形状、颜色都预示着女性的健康。但很多人可能只关注了月经是否准时到来这个问题,忽略了月经排出的东西,以为只要排出血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在月经期间排出一些像肉一样的
头发白了,还能变黑?医生的答案真的让我意外…… - 天天要闻

头发白了,还能变黑?医生的答案真的让我意外……

哪怕只有几根白头发在头上也格外醒目中年人和一些“少白头”青年人总会抱怨白头发对个人形象造成了影响不少人不禁会发问头发变白后还能再黑回来吗?要简单回答的话答案是能黑回来比如染发虽然这确实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毕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想要知道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