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2日讯(记者毛茵)人到底能够活多久?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张觉人治疗老年病临床经验辑要》中表明,管好这些事,百岁不是梦。1月12日7时30分,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汉口院区看到,70岁的张觉人教授已经开始看门诊,他在看病的同时,还耐心地向患者进行科普养生、心智调适的宣传。他说,中医看病治病不是光看病本身,还要“看人”:了解患者的情绪病因,帮助他调情志,这才是治病、健身、防老的法门。

武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张觉人为国家第五届中医师承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47年,具有丰富的老年病及老年心脑和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经验。他说,古代学者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年”的概念,现在高龄老人甚至百岁老人越来越多,人活百岁需要哪些条件呢?他分析了《黄帝内经》,参考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几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导致减少寿命的致病因素有:以酒为浆——饮食因素;不时御神——精神因素;欲歇其精——生活因素;起居无节——生活没有规律;以妄为常——太过劳倦;虚邪贼风——病邪因素。
中医药学有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两大特点。人生整体既含有脏腑、四肢百骸、经络气血这个整体,又包括人的生长壮老已这个整体。但是人们多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张觉人以此作为探讨人生是一个整体的重要理论支撑,他提出:10岁为一阶段,依次20岁、30岁、40岁直至百岁,其生长、壮盛、衰老、天年各个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且对壮年、老年、耄年、天年4个时期的生理病理要点与治病抗衰原则从临床角度做了深入的阐述,并以临床验案加以佐证。张觉人提出了“老年宜保,固本治标”的养治一体原则,他介绍,现今将60岁至80岁称之为老年。80岁以上者则为耄年,古称耄耋之年,中医学对老年病的研究则上移到50岁。人在寿享天年的途中最易天折者在于50岁的中风,60岁的心梗,70岁的胃癌等。而50岁以后,中医经典及后世各家学说的临床主要是围绕着这3个方面展开的。

92岁高龄的陈某患有恶性肿瘤等多种重病,张觉人从“沉疴养胃,使望生气”入手,使患者带病延年,且形成了“疗杂病尤重脾胃,治脾力推参苓白术散”的主张;91岁的胡奶奶发作性头晕数年,张觉人总结:“八十岁,肺气衰,应防喘促而逝,八十至九十岁患者,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居多,肺气衰且肾气焦,需益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老年病临床经验辑要》以张觉人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为基础,着眼于人的一生是一个整体,以壮年、老年、耄年、天年为框架,提出了人生各个时期生理病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有效方药、抗衰要点,皆显张觉人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及助手们的学术根基。
张觉人同时重视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思想,提倡“中年修理”,重振根基以防早衰。他也告诫经常来求医的中年病人,许多老年性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40岁以后在体内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人类生命的“储备”也恰是从这个年龄建立起来的。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