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医理:中医教你如何养胃

2023年11月11日13:59:05 健康 1100

归真医理:中医教你如何养胃 - 天天要闻

按:图文选自公众号《归真医学》。

文章为归真老师原创,此文内容严谨,意在正本清源,如静心阅读,必有收获。


现在很多人胃不好,得胃病的人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胃是怎么工作的,影响胃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


小孩在刚生下来的时候,胃还没有长成,因为小孩在母体中是靠脐来接收营养的,小孩的胃很浅,所以小孩很容易吐奶。其实人的胃是随着后天吃东西才一点点撑大的。


胃,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是人接收食物的第一站,对食物进行初步的腐化。


归真医理:中医教你如何养胃 - 天天要闻


食物进入胃以后,胃体开始对食物进行腐化,胃是在不断蠕动的,胃对食物的消化,需要四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胃体本身,一个是胃的动力,一个是胃的火力,一个便是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在中医里面统称为菌,也就是庄子所说,朝菌不知晦朔的菌。


动力指的是胃体本身蠕动的能力,热力指的是胃本身的温度。


胃腐化食物需要这几个方面,胃病也病在这几个方面。


治胃病常用的中药有哪些呢?


首先,伤寒论中最常用的有补中四味,也就是参姜草枣。参、草皆得土气之厚,姜散水,枣补液,这是补胃阴的,所谓补胃阴也就是滋养胃体本身。首先胃体本身不能坏,这是胃进行工作的前提。


其次呢,是胃的动力,胃要进行蠕动第一需要有动力,第二蠕动不能受阻。


伤寒论中治胃很常用的几味药是半夏、白术、茯苓。常用中成药六君子丸中也有这三个。这三味药中,白术、茯苓行水,半夏去痰,这是去除胃体外侧积累的痰饮,让胃有空间去蠕动。


如果胃体外侧积累的痰饮太多,胃想动动不了,则人就会上呕,所以伤寒论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用半夏止呕,这也是为什么半夏可以止呕的原因。


胃体养好了,胃外侧的痰饮也去了,现在就该是加强胃的蠕动动力了。


加强胃的蠕动用什么?就是顺气系列了,木香、陈皮、枳实等等。


六君子丸中用的是陈皮,香砂六君子丸中加了木香、砂仁香砂养胃丸中又加了香附和枳实,香附也是一样的效果,也是顺气的。


然后呢,就是增加胃的温度,因为腐化食物需要火力。现在人吃水果寒凉的多,胃寒的人很多。增加火力用什么?伤寒论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干姜。此外人如果肾寒,身体本身的火力就不足,胃自然火力也不够,就再加附子,这就是附子理中丸。此外现在中成药中常用的还有良姜小茴香、砂仁等等。砂仁即可行气,又可暖胃。

归真医理:中医教你如何养胃 - 天天要闻

胃体养了,痰饮去了,动力增加了,火力也够了,那接下来就该养菌了。菌怎么养呢?


如果大家在家里蒸过馒头就会知道,发馒头现在是直接用酵母,以前在老家是每次蒸完馒头以后会留一块老面头,留作下次发馒头使用。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都知道。


人的胃也是一样,人的胃体下面有一个弯,称为胃大弯,人每次吃的食物不会全部进入小肠,会留一部分在胃大弯里面,而残留在胃大弯里面的食物呢,就是养菌用的。


这就是人的胃给自己留的老面头,是为了发酵,以待下次消化用的。


所以人如果经常空胃大量喝水,残留在胃大弯中的食物就被稀释了,同时水性寒凉,菌类就不能正常繁殖,胃的消化能力也就慢慢弱了。


而养菌常用的中药呢,就是焦三仙,神曲、山楂、麦芽,此外还有饴糖等,这些都是养菌用的。


胃病的主要因素就只有这些,大家去看一看常用的治胃的中成药,里面的主要的成分也都是这些。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说完了治,再说一下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养胃呢?

归真医理:中医教你如何养胃 - 天天要闻

一、不可过饥过饱。


饥则胃中无物,菌既无以食,胃体本身也得不到滋养。我们吃的食物需要靠胃来消化,同时我们的胃也是要靠食物来养的,二者相辅相成。且胃中无物可化,胃体分泌胃酸腐蚀胃壁,久则胃损。人体的功能用进废退,辟谷日久,则胃体干瘪而无用矣。


过饱则胃中满,胃运转不动,如小牛拉大车,不但胃体损伤,且食物在胃中腐化分解,久蕴成毒,人则生客热中浊。热气上蒸于面,毒气外发,则人多长痘


二、不可过食寒凉。


胃腑属阳,以热为本。万物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过食寒凉则胃壁收缩,胃体气血凝而不散,胃动力逐渐减弱,久成胃寒,且容易造成胃周水饮。


红楼梦中,宝钗宝玉道:“如果你吃热的,它会很快挥散开来,全身都是暖的。如果你吃冷的,便会在肚里凝结,用五脏去暖它。你不是受苦吗?”实得养生之妙。


三、不宜寒热夹杂。


俗语说,热压凉,没处藏。人若先食凉而后食热,则食凉时,胃体受凉而缩,动力已失。再食热,而热浮于上。食物不能消化而客热已起,主寒客热齐作。


人若先食热而后食凉,则食热时,胃体已舒张,气血旺盛,再食寒凉,则胃体突然收缩,如以冷水浇火,胃更易受伤。俗语常说,忽冷忽热,才更容易感冒。胃也是同样的道理。


四、不宜常喝白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喝八杯水似乎成了社会的共识。其实水在人体中最不容易消化。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水之消化,更难于谷。因为我们人类所吃的所有的食物,都是有机物,也就是都来自于动物和植物,是经生命转化而来的,而只有水是无机物,是自然界中原始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喝茶的原因。中国人无论家贫家富,有客人来了,总会说上茶,而不会说上水。


五、养胃佳品


1、粥最养人。


中国人历来有喝粥的习惯,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粥红薯粥山药粥莲子八宝粥红豆薏米粥等等,不一而足。粥是谷类等食材经水火熬制而成,相当于食物在体外已经腐熟过一次,入胃则易化而胃的负担减轻。且煮粥多用甘温滋润之品,可以补中而滋养胃体。


2、面条最易化而养阴。


伤寒论中对胃气虚弱之人,言“食以索饼”,所谓索饼,就是面条。索者,条索状,饼者,古人称面片为饼。面条以手擀面最好,将面片在清水中多煮,熬出面汤,稍加盐或不加盐即可,十分益胃而养阴。对于久病复后,胃气虚弱,或醉后胃中不快之人,十分相宜。胃弱者可只饮面汤,胃稍强者可面汤面片共食之。


3、姜枣红糖茶


姜枣红糖茶除胃中虚热之人外,常人四时皆可饮之。生姜温而行水,可降胃气,大枣补充胃液而护胃,红糖则补气行血,甘温而养胃。三物虽看似寻常,却配伍精妙,面面俱到。常饮可终生不得胃病。伤寒论中,建中以饴糖,而十枣汤等峻利逐水之品则每以红枣护胃,岂虚言哉!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中暑了吃退烧药降温?体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调开一会儿关一会儿更省电?别信这些“热流言” - 天天要闻

中暑了吃退烧药降温?体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调开一会儿关一会儿更省电?别信这些“热流言”

中暑了能吃退烧药降温吗?空调是不是一会儿关一会儿开更省电?梅雨季节,千万别被这些“热热”的科学流言左右了心智。6月科学流言榜出炉,都是些初夏人们关心的事。 中暑了可以吃退烧药降温? 流言:中暑和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一样,只要吃退烧药降温就会好。 真相:人体的内部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下丘脑调节的。下丘...
调查显示大多数小林制药事件健康受损者仍处于慢性肾病状态 - 天天要闻

调查显示大多数小林制药事件健康受损者仍处于慢性肾病状态

6月30日,日本肾脏学会在横滨市举行会议。围绕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问题保健品事件,该学会公布了对206名被认定因服用相关保健品而出现健康受损状况的消费者的调查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其中不少人的肾功能没有完全恢复。此外,在部分案例中,健康受损的消费者在住院后身体逐渐衰弱,最终死亡,疑似为相关保健品导致的死亡...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卫士训练营”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卫士训练营”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

图说:中山医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杨浦行专场活动举行 主办方供图(下同)今天,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杨浦行专场活动举行。这次活动是全市首个由医学科普研究所牵头,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开展的跨界融合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动。项目...
造福乡亲!温朝阳教授在阜南县设立名医工作室 - 天天要闻

造福乡亲!温朝阳教授在阜南县设立名医工作室

大皖新闻讯    6月30日,阜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允凯为阜南县人民医院“温朝阳教授名医工作室”揭牌。即日起,北京大学国际医学院超声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温朝阳将利用节假日来家乡开展义诊,而且每月不低于一天。温朝阳是一位从阜南县走出去的医学博士,深耕血管超声、心脏超声、浅表器官超声及介入超声领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