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或达感染高峰!要囤药吗?医生提醒→

2023年10月22日10:50:04 健康 1496

近日
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
以儿童为主

据了解,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期提前,还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有儿科医生发文指出,今年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如果孩子有发热、干咳等典型表现,要考虑这个问题。

11月或将迎来感染高峰?

医生这样说!

近期,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儿童医院内科门诊接诊的患儿增多,主要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北京每年8月到12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期,一般在每年11月左右达到高峰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园区有医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9月1日开学起,儿内科接诊的患儿就明显多了起来,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呼吸道症状的患儿。

如何科学防治此类疾病?10月2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呼吸科主任医师曾强指出支原体肺炎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遵医嘱用药后3至5天会有好转,2至3周可痊愈,愈后鲜有后遗症。他说,勤洗手、常通风能够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每年都有

家长无需过度紧张

曾强介绍,支原体肺炎感染人群中,大多是学龄期和学龄前期的孩子,在小龄段的孩子中并不多见。病症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轻者可不发病,或只是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干咳等刺激性咳嗽、发高烧等,重者可致肺实变、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今年暑假以来,支原体肺炎重症患者中,出现肺实变的情况较多,这类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治疗时间也较长。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治疗效果会更好。

今年支原体肺炎病例为何突然增多?曾强介绍,此前大家在预防新冠病毒期间,由于人员接触少,且佩戴口罩,减少了很多感染风险。近年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确诊病例显著增多,所以支原体肺炎比往年更受关注。

下个月或达感染高峰!要囤药吗?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无需囤阿奇霉素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勿自行服药

据了解,目前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近期有传言阿奇霉素断货,部分家长开始“囤药”,曾强表示并不需要。

他说,目前医院暂未出现阿奇霉素供货不足的情况。“即便缺货,也有很多代替药物,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囤药。”

曾强同时指出,孩子出现干咳等刺激性咳嗽、喘息、发高烧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通过相应检测进行诊断。因为出现这些症状时不一定是支原体肺炎,也可能存在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情况。他说,在没有确诊时,不建议家长自行让孩子服用阿奇霉素。“如果孩子出现了对应症状,班上又有同学得了支原体肺炎,更需要及时就诊,争取治疗时间。”曾强强调。

治疗支原体肺炎急不得,用药后3至5天会有好转,基本需要两至三周方能完全恢复。“有些家长怕孩子请假落下功课,急于让孩子在两三天完全恢复,发现服用阿奇霉素一两天没有好转,又换了其他抗生素,这是不可取的。”曾强解释,药物作用需要一个过程,短期患者体内没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时,换药后效果也不好,反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曾强呼吁家长,要严格遵医嘱、按疗程用药,如果用药过程中病情有好转,也一定要坚持服药,用够一个疗程,防止复发。

勤洗手、多通风

无需药物预防

医生介绍,支原体肺炎患者居家治疗时需要在生活上多注意,应适当隔离,避免传染家中其他幼童;同时,清淡饮食,不吃煎炸、肥腻、冰冻等食物,可以适当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必要的时候可以吃退烧药。

预防支原体肺炎最好方式是勤洗手、多通风。家长无需过度恐慌,多开窗户通风、让孩子勤洗手可以大大减少感染风险,并且不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来源:南方网、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南方日报、澎湃新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最全爸妈保险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买! - 天天要闻

最全爸妈保险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买!

爸妈上了年纪,身体各项机逐年下降,很容易生病。心酸的是,爸妈这一辈大都没有保险,一旦生大病,治疗费高昂。重病面前,医保报销的钱只是杯水车薪,很多家庭因为掏不出十几万医疗费,只能放弃治疗。如果你爸妈还没有保险,建议趁早配齐,关键时候能救命!
这3种疫苗千万别乱打!医生警告:接种不当,后悔都来不及! - 天天要闻

这3种疫苗千万别乱打!医生警告:接种不当,后悔都来不及!

这几年,疫苗的事儿成了家家户户绕不开的话题。绝大多数疫苗是好东西,能救命,能防病,关键时刻就是一把保护伞。但不是每一针都能随便打,有些疫苗一旦接种不当,不仅防不了病,反而可能惹出一身麻烦。临床上,我们见过太多因为错误接种疫苗导致的后悔和痛苦
科普|多地高温出现重症病例,这些因素会加剧“热射病” - 天天要闻

科普|多地高温出现重症病例,这些因素会加剧“热射病”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引发多例患者住院。据温州晚报消息,日前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被诊断为“热射病”。武汉发布公众号也称,7月5日下午,武汉市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因连续高温天气仍坚持不开空调,仅靠电风扇降温,中暑昏迷,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热射病,是...
胰腺癌高发,提醒:不想胰腺受伤,6种食物要少吃 - 天天要闻

胰腺癌高发,提醒:不想胰腺受伤,6种食物要少吃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厨房里翻炒的香味虽美,但有些食物表面“无害”,却暗藏“杀机”,尤其对胰腺来说,简直是“温柔一刀”。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吃冷饮之前,劝你先冷静...... - 天天要闻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吃冷饮之前,劝你先冷静......

【来源:重庆晚报】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