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么回事?七旬奶奶乳腺癌术后,上肢竟然变“象腿”!专家:小心这种并发症!

2023年04月17日18:51:11 健康 8471

“肿”么回事?七旬奶奶乳腺癌术后,上肢竟然变“象腿”!专家:小心这种并发症! - 天天要闻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张智 罗俊华

“没想到,患上乳腺癌真正折磨我的并不是癌细胞,而是让我痛不欲生的淋巴水肿。幸好你们为我控制了病情,让我重获新生。”4月17日,再次来到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复查的王奶奶,拉着该科护士长严云丽的手,激动地说道。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幸运的是,随着医学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丰富多样,目前中国女性患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不过,大多数人或许不知道的是,最让患者害怕的可能并不是乳腺癌,而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上肢淋巴水肿。

“肿”么回事?七旬奶奶乳腺癌术后,上肢竟然变“象腿”!专家:小心这种并发症! - 天天要闻

来复诊的王奶奶,爱笑的她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乳腺癌术后,她患侧上肢肿成了“象腿”

72岁的王奶奶(化姓)是湖北通山县人,2017年她不幸罹患乳腺癌,在一家医院做了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很成功,术后王奶奶按常规治疗流程进行了8个周期化疗及放疗,病情稳定。

原以为迈过了人生中一大“劫”,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8年5月开始,王奶奶左臂莫名疼痛,出现顽固性上肢水肿,慢慢地手臂逐渐变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仅穿衣服、脱衣服都不方便,连家务也做不来了。几年时间里,王奶奶的左臂不仅越来越粗,甚至逐渐加重到日常生活也无法自理。整只手臂摸上去硬硬的像藕节,直径比正常的右侧手臂要粗一倍还不止,看起来就像“象腿”。

辗转多家医院,均都被告知不能治疗。这令王奶奶陷入了绝望,已经做好截肢手术的准备。

2021年8月,带着最后的希望,王奶奶和家人慕名来到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在这里,该中心的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严云丽护士长接待了她们。严云丽告诉王奶奶,她这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并通过评估,王奶奶的左上肢继发性淋巴水肿程度为241.7%,属于极重度淋巴水肿。

“肿”么回事?七旬奶奶乳腺癌术后,上肢竟然变“象腿”!专家:小心这种并发症! - 天天要闻

来就诊时的王奶奶,严重的淋巴水肿折磨得她痛不欲生

“癌症是治好了,手却废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当时,王奶奶的态度极度消极。严云丽护士长针对王奶奶的情况,不仅耐心安慰,还将之前成功治疗的患者照片和视频给她分享,增强了她的治疗信心。

“肿”有办法,跟淋巴水肿说“再见”

严云丽护士长介绍,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20%-40%。每年新增人数为3万-5万人。这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做乳腺癌手术时,针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进行腋窝淋巴清扫,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局部淋巴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从而导致术后淋巴循环回流阻断,引起淋巴液在组织间隙滞留,而产生的包括组织水肿、慢性炎症和组织纤维化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一般来说,水肿发生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术后12至30个月达到顶峰。如果手术后还要接受放射治疗,那么淋巴水肿发生的几率和严重程度均会增加。”严云丽护士长说。

“肿”么回事?七旬奶奶乳腺癌术后,上肢竟然变“象腿”!专家:小心这种并发症! - 天天要闻

治疗期间的王奶奶和医护一起

怎么帮王奶奶这样的患者解除痛苦?严云丽护士长和她的治疗团队根据王奶奶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2021年9月3日至12月28日,通过将近4个月的综合消肿疗法(cdt),包括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患肢功能锻炼及个性化皮肤护理等等办法,王奶奶的水肿得到了有效治疗,完全恢复到水肿前的状态。王奶奶仿佛重获新生,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次再次来到医院复诊,目前王奶奶的治疗效果一直维持很好。

“肿”么回事?七旬奶奶乳腺癌术后,上肢竟然变“象腿”!专家:小心这种并发症! - 天天要闻

严云丽护士长正在给淋巴水肿患者做治疗

“肿”么回事?七旬奶奶乳腺癌术后,上肢竟然变“象腿”!专家:小心这种并发症! - 天天要闻

淋巴水肿治疗室

据悉,综合消肿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应用最广、最成熟、最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适用于淋巴水肿任何时期,但在早期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效果和维持情况会更好。

严云丽提醒,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淋巴水肿的特效药,现有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彻底治愈,且水肿容易反复,因此预防重于治疗。

除了保乳,保住“腋窝”至关重要

一提到乳腺癌手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可否保乳。但王奶奶的经历也告诉大家,保住“腋窝”也至关重要。

那有没有办法在保住腋窝的同时,又无损患者的生存利益呢?“答案是:有的!”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程洪涛副主任医师介绍,其实,在乳腺癌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是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而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就可检查出这一部分患者,让她们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即“保腋窝”。同时,为了保住更多的“腋窝”,在术前运用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降期,也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保乳率、保腋窝率等。“我们想说的是,在保证同等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保的腋窝,我们一个也不会错过!”程洪涛说道。

(图片由湖北省肿瘤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五一 "假期余额告急!返程高峰要来了!你是否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