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开学季”邂逅“配镜潮” 专家指“近视防控主战场在家庭”

2023年02月07日19:00:16 健康 1242

青海:“开学季”邂逅“配镜潮” 专家指“近视防控主战场在家庭” - 天天要闻

图为青海省一医疗机构眼科专家向患者讲解近视问题。 张添福 摄

中新网西宁2月7日电 题:青海:“开学季”邂逅“配镜潮” 专家指“近视防控主战场在家庭”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2月以来,青海省中小学校先后迎来“开学季”。与此同时,该省各大医院眼科亦迎来“视力检查潮”“配镜潮”等。

日前,中新网记者走进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西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等,临近下午上班,偌大的科室走廊内已站满了待诊的患者和家属。

青海:“开学季”邂逅“配镜潮” 专家指“近视防控主战场在家庭” - 天天要闻

图为青海省一医疗机构眼科专家开展眼科检查。 张添福 摄

“前两天,我们医院眼科门诊量达到六七百人次,看今天这架势,患者肯定也不少。”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吉晓华告诉记者,“过去几天,眼科门诊量应该是全院门诊量最多的科室。”

对此,吉晓华有点习以为常,但也颇感无奈和难过,“这几年,每逢寒假、暑假开学前,都会遇到家长带着小孩来眼科检查的高峰。特别是会看到家长带着年龄很小的孩子来配眼镜。”

“我女儿的老师反映,孩子看不见黑板上的字,看东西也经常眯着眼睛。”带着女儿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赴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的杨琴(化名)告诉中新网记者,“三年前,女儿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但那时害怕孩子还太小,怕戴眼镜影响活动。”

青海:“开学季”邂逅“配镜潮” 专家指“近视防控主战场在家庭” - 天天要闻

图为视力检查。 张添福 摄

“但现在我发现女儿看电视、玩手机时,距离越来越近。一米多的距离,也看不清人,”杨琴说,“所以才选择现在来医院就诊。”

杨琴自己的眼睛本身也近视,“我怀疑女儿的近视有遗传因素。”

“很多家长认为戴上眼镜,就是近视;不戴眼镜,还能坚持一下。”对于杨琴的观点,吉晓华并不认同,“一旦出现近视,且医生建议佩戴眼镜,就应该佩戴。如果怕影响户外活动,可以选择在活动时摘镜。”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视力不是很关注,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不科学。”西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主任李巧玲一语中的。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李巧玲举例说,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眯着眼睛看东西、经常性揉眼睛、看电视越坐越靠前等情况,家长就应引起重视,“这时,应该去专业的眼科医院检查,而不应匆匆去眼镜店确诊是否近视,因为孩子的第一副眼镜对其视力至关重要。”

据相关报告,目前,中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在全球最高。但眼科专家也表示,“近视并不可怕,可防、可控,也可提前预测。”

青海:“开学季”邂逅“配镜潮” 专家指“近视防控主战场在家庭” - 天天要闻

图为西宁一医疗机构内废弃的眼镜。 张添福 摄

对于近视预测,李巧玲解释道,“三岁后,孩子可以到专业眼科开展屈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这时,有些孩子的远视储备能达到175度甚至200度,那说明远视储备充分;如果远视储备不够,就会成为近视的高危人群。”

“对于近视的高危人群,家长应该学会如何减少远视储备的消耗。”李巧玲介绍,如可以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开展远眺和沐浴阳光、多增加户外活动等。

面对并不鲜见的网课,李巧玲支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投屏的方式观看,但也要注意观看距离和时间,45分钟一堂课,结束后一定要远眺,应注意“20-20-20”原则,即“看书20分钟、远眺20英尺、远眺20秒”。

据李巧玲观察,假期结束后,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近视发病率反而高于入学期间,“虽然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学习负担更重,可恰恰在家里会出现此类情况。”

“在学校,看书、看黑板,学生可以近-远调节,”李巧玲分析,“在假期,青少年一直近距离盯着某件东西,反倒让近视发展更快。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在家庭,而非学校。”

面对近视,很多家长和青少年也难以区分真性近视、假性近视,“通过综合检查,才能认定真性和假性近视,如果通过视功能检查发现近视只有75度,但却出现视功能问题,就不应先佩戴眼镜,而要先开展视功能训练。”

如果已经确诊近视,注重用眼习惯、及时验配眼镜是控制度数增长的重要手段。除了普通的框架眼镜外,近些年,角膜塑形镜也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

青海:“开学季”邂逅“配镜潮” 专家指“近视防控主战场在家庭” - 天天要闻

图为李巧玲开展眼科检查。 张添福 摄

现在也有观点认为,通过全飞秒、半飞秒技术等屈光手术,可以显著提高视力。但李巧玲说,“这些方法只能矫正视力,但近视不可治愈。”

“青少年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建议开学前家长带孩子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健康检查,建立眼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孩子的眼健康情况,让孩子们开开心心沐浴阳光、茁壮成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应及时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李巧玲说。(完)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五一 "假期余额告急!返程高峰要来了!你是否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