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终有一死。不过,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死亡的判定标准和过程。怎样才算是死亡呢?濒临死亡时,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人类有办法战胜死亡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认真思考应该如何科学地看待死亡吧。
本文一共四个部分,下面的思维导图概括了本文的结构目录。
第二部分:走向死亡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心脏停止跳动、意识消失、身体逐渐变得僵硬——人死后,身体会发生各种变化。人是通过心脏、肺、大脑、肌肉等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工作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那么,从“生”变成“死”时,这些器官和组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第2部分将介绍身体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现象和变化。
1. 器官功能停止
心脏与全身的器官密切相关,“负循环”导致心脏停止跳动
心脏停止跳动会直接导致死亡。那么,如果是其他器官停止工作,会怎样呢?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肺的功能下降,甚至呼吸停止,血液就会缺氧,最终导致心肌无法继续活动。
此外,就像第1部分介绍的那样,如果脑干功能丧失了,人就无法维持呼吸和心跳,心脏也将停止工作。
肺功能下降
肠功能下降
脑干失去功能
肝脏功能下降
肾脏功能下降
2. 心脏骤停
心跳有时会骤停
据统计,日本每年因心脏病死亡的人高达20万,居死因的第二位。其中,因心脏病猝死的人每年超过7万。即使日常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心脏有时也会突然停止跳动,其代表性的原因是“心肌梗死”。
动脉堵塞导致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由围绕在心脏外侧的冠状动脉堵塞而引发的心脏病。冠状动脉负责提供心肌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冠状动脉堵塞会阻碍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向下输送,几十分钟后心肌就会坏死,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心梗发作时,胸部会有剧烈的疼痛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壁上会有凸起的斑块(粥瘤),其破裂后会形成血栓,是冠状动脉堵塞的原因之一。
心室颤动会让意识突然丧失
除了心肌梗死之外,另一种心脏病——心室颤动(简称“室颤”)也会引发猝死。心室颤动是指心脏急促抽搐、无法正常跳动、无法向全身输送血液的状态。室颤发作几秒后,人就会丧失意识,停止呼吸。
如果在10分钟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通过电击消除抽搐,心脏就有可能恢复正常跳动,挽救生命。
3. 最后的脑信号
临死时产生的“最后的脑信号”
心脏停止跳动后,脑活动却仍然活跃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竟有如此令人震惊的结论。研究宣称,利用9只小鼠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心跳停止跳动后,小鼠脑部出现了明显的频率为30~100赫兹的脑波(即每秒振动30~100次的脑电活动),并持续了30秒。这个脑波被称为“伽马波”,是与知觉和意识有关的脑波,通常在人注视什么东西或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可观察到。
4. 脑细胞死亡
心脏停止跳动后,脑细胞开始死亡
心脏停止跳动、血流中断后,脑部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将最先受到影响。神经元从血液中吸收并消耗大量的氧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尽管大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左右,但大脑消耗的氧和能量却占全身的20%。
钙离子大量流入,神经元死亡
神经元会将吸收的氧和葡萄糖作为“原料”,在线粒体内生成能量之源“腺苷三磷酸”(ATP)。
神经元利用ATP来保持细胞内外的电平衡并维持正常的活动。
但是,当血流停止后,氧和葡萄糖的供应被中断,神经元就无法继续生成ATP。这样一来,神经元就无法保持电平衡,会有大量的钙离子从周围涌入,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流向脑部的血液只要中断10秒,脑功能就会下降并丧失意识。停止向神经元供应氧和葡萄糖后,神经元会在几分钟内死亡。
神经元
一旦中断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神经元就会死亡
神经元放电图
4. 死后僵硬
死亡几小时后,全身的肌肉就会僵硬
肌肉组成
人死后,身体会发生各种变化。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死后僵硬”。
死后僵硬是指死亡后全身的肌肉变硬,其他人即使想活动死者的关节也不能动的状态。
死后僵硬是从头到脚逐渐形成的。首先,在死后2~3小时,下颌、颈部开始僵直,然后按照肩、胳膊、腿、手指、脚趾的顺序逐渐扩展。在死后大约6~8小时,全身关节变硬,死后12~15小时僵硬程度发展到顶峰,身体最为僵硬。
僵硬的状况会在死后持续大约24~36小时,之后便又按照出现的顺序逐渐消除。死后僵硬的时间和程度会根据气温和死者的肌肉量有所不同。
人死后,身体为什么会变得僵硬呢?
人死后,血液停止流动,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中断,ATP就会消耗殆尽。而且,肌质网受损,无法回收肌原纤维内的钙离子。结果,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丝的结合就不能解除,会一直保持收缩状态,从而导致肌肉僵硬。
接下来我们继续分享第三部分,谢谢阅读。
引自:科学世界2021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