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卫生院弘扬中医文化与规范公共卫生两不误

2022年09月28日14:01:14 健康 1215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卫生院大力弘扬中医文化,用“特色”吸引患者,在综合考虑乡镇卫生院历史上形成的专科特色、当地群众就医需求的情况下,该院按照上级要求,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建成了中医药综合服务站,并添置了中医科基础设施。现有电子牵引床、智能通络治疗仪、熏蒸床、针灸床、火罐、按摩床、康复理疗床等康复理疗设备和设施。开展拔罐、电针、艾灸、艾柱、刮痧、穴位按摩等11项中医适宜技术。通过门诊、住院等服务形式,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该院针对不同疾病和康复服务对象,制订个体化的中医康复方案,开展康复治疗。该院开展了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通过开展“中医中药服务老年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基本满足了全区人口的就医需求。同时该院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开展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提高居民感受度;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不断深入群众进行走防和宣传,做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喻户晓;经常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督导,走村入户进行随访和健康体检。随着老百姓对公共卫生服务信任程度日益加深,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从了解到理解到配合,使群众认识到国家这项惠民政策是为自己健康保驾护航,从“要我查”到“我要查”的转变,彻底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性、真实性。(报道:姜亦松 责任编辑:郭磊 送审:孙强)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卫生院弘扬中医文化与规范公共卫生两不误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用一根甜玉米,自测“肠道”健康程度 - 天天要闻

用一根甜玉米,自测“肠道”健康程度

除了皮肤外,肠道是机体直接与外界接触的第二大器官,平时管“进”管“出”,像一台智能门禁。正常运转时,机体内部干净整洁,如果门禁出了问题,不该进入的闯进来了,该排出的却滞留在体内,机体内部便会乱作一团。
静脉采血后,先拔针还是先拔采血管?一文讲清区别与规范 - 天天要闻

静脉采血后,先拔针还是先拔采血管?一文讲清区别与规范

静脉采血是临床和体检中常见的操作,但许多人在操作顺序上存在疑问:采血完成后,应该先拔出采血管,还是先拔出穿刺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关系到采血质量、患者安全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本文将从操作规范、科学依据和实际场景出发,详细解析两者的区别
包菜对血糖有影响吗?医生提醒:控制血糖,这3种菜少吃 - 天天要闻

包菜对血糖有影响吗?医生提醒:控制血糖,这3种菜少吃

在健康饮食的道路上,高血糖人群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各种“糖分陷阱”。蔬菜,作为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寄予厚望,但并非所有蔬菜都适合高血糖人群自由享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那些可能引发血糖波动的蔬菜的神秘面纱,同时探索如何科学搭配,
科学应对糖尿病,这些方法值得一试 - 天天要闻

科学应对糖尿病,这些方法值得一试

提到糖尿病,很多患者都会皱起眉头。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不仅需要长期服药,还得时刻注意饮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糖尿病治好呢?
文博日历丨600多年前,夏医生的“外科装备”都有啥? - 天天要闻

文博日历丨600多年前,夏医生的“外科装备”都有啥?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外科手术一直是西医的强项今天(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跟我们穿越到明代挂个号见识下古代老中医是怎么做外科手术的三个看点带你了解明代医疗器械 600多年前的“柳叶刀”找到了别再说中医不会做手术了600多年前的这套手术工具主打一个全面不仅有镊子、剪子还有大家眼熟的“柳叶刀”这套明代医疗器械是我...
告别失眠!老年人改善睡眠的5个关键技巧 - 天天要闻

告别失眠!老年人改善睡眠的5个关键技巧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激素变化、慢性疾病等因素,睡眠质量容易受到影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或睡眠浅等问题。以下是一些科学且实用的改善建议:一、调整生活习惯1. 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即使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帮助稳定生物钟。
减轻外周静脉补钾疼痛的11个妙计,太实用了! - 天天要闻

减轻外周静脉补钾疼痛的11个妙计,太实用了!

导 语护士一定要看的实用小妙计分享!静脉补钾是临床工作中最为常用的补钾方式,其又分为外周静脉补钾和中心静脉补钾两种方式(注:静脉补钾≠静脉推注,禁止直接静脉推注氯化钾溶液)。临床研究及实践表明:在重症监护下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能够安全有效快速地纠正低血钾的情况,同时能避免输钾引起的疼痛感!事实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