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2022年07月05日08:41:24 健康 1560

  一脉相承的“红医”文化,一丝不苟的“精医”文化,一心一意的“暖医”文化,一往无前的“强医”文化,一尘不染的“廉医”文化——这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成果。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开元院区外景

 建院66年来,一代又一代河科大一附院人始终坚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研医理,精医术,修医德,正医风,将“五个一”医院文化元素融入生命,集体人格形成自觉,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洛阳市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省直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文明单位。

一脉相承的“红医”文化

  “红医”文化,筑牢信仰之基;“红医”文化,引领医院发展。 从1956年成立的洛阳市涧西医院,到1959年更名为洛阳医学院附属涧西医院;从1981年更名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到2002年11月正式更为现名,河科大一附院始终将“红医”的文化传承和发扬作为公立医院最亮的品牌和最亮的底色,初心不变,本色不改,在救死扶伤的路上留下了一路佳话。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国歌声中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科大一附院以“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为中心,进一步将“红医”文化做实、做细、做强、做久,取得了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落户、重要科研突破、国家重点专科和区域诊疗中心崛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互联网医院荣获国家级荣誉、我省智慧医院中首家智慧病房建设等一系列成绩,在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同时,带动着整个豫西地区诊疗水平的提升,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落在实处的标杆医院。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大山深处的健康行动

我们了解到,短短三年时间,医院党总支由10个发展到了24个,基层党支部也由34个发展壮大到了100个,红色基因根植在各个岗位,使信仰之光在关键时刻闪耀。医院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建设并完善党建活动阵地,持续开展“亮出形象正党风、医德建设争先锋”活动,其中3个党支部被评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二批校级“样板党支部”。在三年间的多次驰援兄弟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该院成立的临时党支部发挥了极高的工作效率,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丝不苟的“精医”文化

作为豫西地区医学领域的领头雁,多年来,河科大一附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精医”文化,一代又一代河科大一附院人“研医理,精医技”,临床、科研、教学等立足洛阳,惊艳中原,走向全国,取得了累累硕果。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首例机器人手术的一个场景

我们了解到,早在1972年,该院就率先在河南开设肿瘤专科,李鼎九教授开展的肿瘤热疗技术是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医院成为当时中原地区肿瘤治疗中心。1974年,该院著名专家李达道教授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人工肾机器,并因此获得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976年,该院郎鸿志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掌握超声波治疗脑血管病的安全剂量,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79年4月,原国家卫生部依托该院举办了“全国食管癌培训班”,著名胸外科专家邵令方教授担任班主任,为全国培养了大批外科肿瘤专业人员。

  “精医”文化成传统,再接再厉谱新篇。2021年,河科大一附院获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81名,10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行列,智慧医院影响力排名全国第87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20年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医院总分位列河南省第2名,全国医院综合榜第90名,12个学科进入专科全国排名百强。医院不断提高药物临床试验创新,位列2021年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第74位。

  雄厚实力造就“精医”文化,“精医”文化彰显为民情怀。医院肿瘤学获批国家重点专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拥有癌症和呼吸两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是河南省产前诊断筛查单位。拥有13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及培育学科、5个洛阳市医学重点专科;设有六个省校级研究所,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平台4个、市重点实验室8个;拥有2个洛阳市疾病诊疗中心和3个洛阳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学肿瘤中心、介入诊疗中心也均设在该院。与此同时,医院还是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点,拥有6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考试基地、1个省级培训基地和13个省级护理培训基地。

一心一意的“暖医”文化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在河科大一附院采访期间,从景华院区,到开元院区,“手术刀上有温度”“人文关怀助康复”是我们听到最多的两句话,收获的“暖医暖护”故事也越来越多。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靓丽导医,成为院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自2021年5月以来,在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该院聚焦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创新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滋养医者初心、践行时代使命。以“我带您去”活动为例,该院敏锐地抓住患者就医的心理需求,以此需求为导向,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以细微的小行动,提升服务大品质,温暖着患者的心,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附院人”的温度。自去年5月至今年6月,“我带您去”活动已累计为就诊群众、住院患者和陪护家属解决各类大小困惑4000多个,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出院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医师诊疗过程满意度均有大幅提升。2021年的第三方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对医院的整体服务满意度达90%以上。

请问,在哪儿复印病历?”“你好,病案室在外科楼一楼,我带您去!”“请问,甲状腺病区在哪儿?”“在外科楼15楼,我带您去!”“现在医院环境大变样了,幸亏有志愿者的帮助,不然在医院看病还真找不到地方!”……这是人们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时常听到的对话和看到的场景。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次微笑的服务,河科大一附院人用真心让医疗更具暖意,为来院患者营造了有爱的就诊氛围,医院的优质服务也在“我带您去”的行动中得以延伸和拓展。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5G智慧病房,让高科技感的医疗场景走到患者身边

智慧医院建设,让“暖医”更暖。紧跟时代脚步的河科大一附院,不仅有序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将5G网络铺设在了院区,使智慧医疗走进了门诊、病房,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就医便利。在门诊,智慧医疗的一“触”式就医,用一部手机,真正实现门诊患者不跑冤枉路,享受一站式服务;在“智慧病房”,一“键”式床前服务,真正实现住院患者不出屋,可与医护可视交流。

一往无前的“强医”文化

在河科大一附院采访中,我们看到了一件由该院186名援沪医疗队队员捐赠的有186个签名的特殊的洗手衣,这是该院医务人员一往无前的勇士文化的见证之一。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这件洗手衣上,写满了186名援沪队员的签名

河科大一附院负责人说,这件洗手衣,记载着全体队员援沪期间52个日夜的坚守与奋斗,记录着每一位队员的努力与付出,它诠释着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职业精神,彰显着河科大一附院人的担当与作为。医院会收藏好这份记忆,传承好这种精神,并让这种精神激励一代代一附院人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公益责任。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连线援沪医疗队

三年抗疫,展现天使担当;三年抗疫,“强医”一往无前。在支援新安巩义、郑州期间,该院创造了30分钟紧急集结30名护士和1小时内紧急集结200名护士的一附院速度。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队伍中,最小的只有22岁,在突发事件面前,他们无所畏惧、勇于担当,14天辗转三地,采样人数总计264800余人次,采样点位80多个,入户采样500余家。在守“沪”的52个日夜里,他们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圆满完成了援沪医疗工作任务,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零死亡”的目标,为打赢上海抗疫保卫战贡献了河南力量。

一尘不染的“廉医”文化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廉洁从业行动,在新时代点亮……”这是河科大一附院《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之歌》的开篇词句。此歌曲由医院职工根据《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改编、填词、谱曲,在全院干部职工中广为传唱。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锦旗送到关节中心来

“廉医”文化建设,目标是风清气正,一尘不染;方法是从严从实,正向激励。河科大一附院持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将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旗帜鲜明地为敢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打造全院职工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豫西某山区县的陈先生给我们讲述了在河科大一附院“三送红包送不出”的亲身经历。去年春季,其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因患重病住院,手术前,他准备了一个红包,被医生严词拒绝;成功手术后,看到老父亲日渐康复的身体,他再次送上红包,又被婉言拒绝;出院后,他又通过当时添加的微信,给医生和护士发了几个红包,并饱含深情地写下了“盼收”的百字留言,没有一个人点收。医务人员在回复中说,老人健康就是给我们最大的红包,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24小时后,发出的红包又被退回到自己的微信账上。满含热泪的陈先生说:“这样的医院,医术高,医风正,俺们信得过!”


红医、精医、暖医、强医、廉医——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设的五个一 - 天天要闻

优秀护士代表登台领奖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效,文化是力量的源泉!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河科大一附院将紧紧围绕“努力打造中原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奋斗目标,以先进文化奏响新时代医院发展主旋律,为中原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谢雅敏 梁靓)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新版“健康素养66条”新增了哪些要点? - 天天要闻

新版“健康素养66条”新增了哪些要点?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2024年6月是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 提
为何天一热,反而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 - 天天要闻

为何天一热,反而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给您分享专业的医学科普知识,帮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质,感谢您的支持!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盛夏的炎热季节。此时,许多人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频繁出现呼吸道问题,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
万山区开展健康敲门行动 守护失能老人健康 - 天天要闻

万山区开展健康敲门行动 守护失能老人健康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专门上门来服务,让我们免去了去医院来回奔波的困难。”近日,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来到失能老人周安贵家中,为老人进行血糖血压测量、四肢运动功能等健康检查后,家属连连道谢。
此物剧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进ICU! - 天天要闻

此物剧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进ICU!

一句开不了口的“我喜欢你”普通人会改口说:“我想你了”文艺青年最爱说:“今夜月色真美”广东人则会说:“我煲咗汤俾你”▲图源:聊广场说到广东人对煲汤的追求那可谓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能拿去煲汤就绝不放过……▲图源:深圳粤TV各式各样的中药材更是广东人的心头好不过汤可以每天喝药材可不能随便放最近就有一家...
这个集市带你揭秘中医养生秘籍 - 天天要闻

这个集市带你揭秘中医养生秘籍

为迎接“七一”到来,近日杨浦区中医医院联合大桥街道共同举办“‘杏’福市集·宝地健康行”主题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接触中医、了解中医、感受中医的魅力。认识生活中的“仙草”,学习内功心法和葵花点穴手,体验神奇小丸子……互联宝地杨浦园内,设置了健康市集和健康体验两大板块,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中医文化体验。杨浦区...
为什么我坚持不吃西瓜?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我坚持不吃西瓜?

烈日炎炎的夏天,西瓜是很多人的最爱。特别是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西瓜,吃起来别提多爽口了。但是,我却不怎么爱吃西瓜。我已经有五六年不吃西瓜了。不是不想吃,是不能吃。西瓜富含维生素和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种物质,性寒凉,特别适合解暑用。但我只要吃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