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最常见又能坚持下去的运动,非健走莫属。走路想要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并不是随便走走就行。如果中老年人能在走路时做到这些,健康绝对找上门。
百汇上引
头顶的百会穴要像被绳子牵引一样垂直向上顶,这样才能避免颈肩过度前倾,同时调整正确的颈椎位置,避免长时间对椎管内神经、血管的压迫而导致的头晕、缺氧等状态。
三点一线
所谓“三点”是指耳朵上峰位置点、肩峰位置点和股骨大转子凸起点,“一线”则是这三个点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样才能避免驼背,胸腔打开,呼吸更加流畅,塑造良好的上身姿态,减少背部疲劳。
弯臂摆手
健走过程中要肘关节成90度夹角,弯臂摆手。摆动过程中手臂沿体侧前后摆动,幅度稍大些才能更好地锻炼上肢。直臂摆手在走的过程中离心力过高,用力过大会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出现手臂麻、胀的感觉,影响神经末梢,弯臂摆手则会避免这样的问题。
躯干转动
对于有“将军肚”和想减掉肚子上脂肪的人来说,躯干扭转尤为重要,在健走过程中,手臂摆动将带动左右肩前后摆动,这样就会让腰腹很好地运动起来。
大步向前
健走的步幅是按照个人身高来决定,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步幅过小会导致小腿肌肉紧张,容易出现酸疼的感觉;步幅过大,重心起伏太大,对膝关节的冲击力更强,风险也大。
快步前行
在走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一般来说,要达到110~130步/分、2步/秒左右。也可以用心率法,即(170-年龄)次/分。
后落前蹬
在走的过程中,先让脚后跟着地过渡到脚前掌再蹬身离地,这是一个完整的着力过程,避免脚前掌走路带来的足底疼痛和小腿肌肉紧张问题。
集中完成
每天最好拿出固定的30~60分钟,一口气走下来,避免走走停停,这样锻炼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健走虽然强度中等,安全性较高,但也不是代表绝对安全,在健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细节。
速度要适合
步速不要一上来就很快,要慢慢加快,逐渐适应。尤其中老年人往往有多种基础病,身体状态也不如年轻人,千万不要与人攀比,以免引起血压升高、摔倒等。
步幅别太大
步幅是根据身高来的,如果不顾实际身高,步幅走得很大,就会使重心不定,增加受伤风险。而且步幅越大,对地面的冲击力越大,也不利于保护下肢关节。
补水要及时
健走时身体缺水更容易感觉疲劳,而且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大,血压也会升高,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病的发作。因此健走前最好喝200~300毫升水提前补一下,走的过程中如感口渴,也要喝几口水,走完后看出汗情况也要再少补充一些。
饱腹不要走
吃完饭感觉十分饱胀时,不能健走,以免出现胃部不适。最好饭后消化一段时间,半小时后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