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现今社会, “抑郁”越来越广泛地被社会关注,常常就从人们谈论中、网络上听到或看到“抑郁”“抑郁症”“自杀”等字眼,有的人开玩笑似地抱怨“我最近抑郁了”,询问原因对方可能只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疲劳而致兴致不高,不想说话和吃饭;也有的人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生活习惯、养育理念不同互相不愉快;又或有人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出现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不足,也可能在感染新冠后,感到抑郁情绪莫名出现或加重……

听起来,这些反应有的是正常情绪反应,有的是因生活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有的是疾病状态。那么,“抑郁”是一种正常情绪吗?“抑郁情绪”与“抑郁症”又是什么关系呢?

平时大家常说的“抑郁症”,在医学上统称为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不足、自罪自责、食欲及体重下降,甚至有自杀念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是一组疾病症状的总称。而抑郁情绪往往只指一种情绪状态。

患者或家属常常问:“我最近不开心,什么事情都不想做,这算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呢?”

医生答:区分是情绪还是疾病可以从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生活功能影响、专业意见等方面进行判断:

(1)症状严重程度,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往往比抑郁症要轻,人们可以耐受这个情绪,但抑郁症患者为抑郁感到痛苦;

(2)持续时间,抑郁情绪的时长较短,是一过性的情绪表现,可自行恢复,而抑郁症持续时间至少两周,越来越重;

(3)对社会生活功能的影响,抑郁情绪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影响不明显,而抑郁症往往让人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学习;

(4)专业意见,识别抑郁情绪后,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关注和调整,绝大部分会在短期内缓解。

简而言之,人人皆可有抑郁状态,但非人人皆患抑郁症。最后确诊是否患抑郁症,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由精神专科医生来明确诊断。

医学指导:李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本期作者

杨玲玲

副研究员、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主攻抑郁、焦虑及失眠相关研究。

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诊治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和心身障碍,以及疾病康复与药物副反应的中医综合干预。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杨玲玲

执行编辑:竹心有天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