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心理咨询师说# #生活心理学...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心理咨询师说# #生活心理学#

有一次,一架民航客机在快要着陆的时候,飞机上的乘客忽然接到机长的通知,由于机场拥挤,无法降落,预计降落时间至少要推迟1个小时。

顿时,机舱里发出一片抱怨之声,乘客们在焦急中等待度过这难熬的时间。

然而仅仅过了几分钟,乘务员又再次宣布,再过30分钟,飞机就会安全降落,这时乘客们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又过了几分钟,广播里又说,飞机马上就要降落了。

虽然晚了十几分钟,但是乘客们却喜出望外,纷纷拍手相庆。

当飞机降落后,对于晚点这个事实,乘客们不但不厌烦,反而异常高兴。

因为飞机只是晚了十几分钟,相对晚点一个小时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其实,飞机真实的晚点情况并没有一次性准确告知乘客。

这是乘务员利用心理学中的门面效应来安慰乘客的一种手段。

所谓门面效应,就是一种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要求的方法:

当你想让对方接受的是一个小的、但对方一般也不会答应的要求,那么你不妨先向他提出一个大的、更高的要求。

然后再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就让我们想起鲁迅先生那段著名的话:“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谈的就是运用门面效应去促使对方同意某件事情的实施。

好好的墙壁无故扒开一个窗口,大家都不会同意,可是当提议“把房顶扒掉”时,与扒开一个窗口相比,大家就会顺利地答应了。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能很好的运用“门面效应”这个原理,也能事半功倍。

比如,我们要求他背完文章中一段文字,直接告诉他:“今天我们要背这一段话”孩子会觉得困难,拖着,闹情绪。

但我们换成“今天我们要背会这一篇文章”当孩子闹情绪,不愿意的时候,我们再说:“那今天就先背这一段吧”这时候,相信他的积极性和情绪都会好很多。

作为要求者,提出一个要求遭到拒绝后,接着再提出另一个小一点的要求,可以看做是某种让步。

那么出于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礼貌,另一方面也应做出相应的让步。

掌握了门面效应,并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你就可以使沟通、交流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