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关注孩子的健康,但身体健康容易操持,心理健康呢?这其中很多家长常常感觉有心无力,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不良倾向?如果孩子有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干预?
#1
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有心理方面的意识
一般出现心理问题均会伴有一些症状表现,如饮食、睡眠出现异常,注意力、记忆力、学习状态、社交等方面出现反常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需要家长和老师格外注意。
父母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调试策略,如人际交往技巧、学习适应策略、考试焦虑调整技巧等。
#2
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情绪心理状态
如果孩子的行为明显不符合常态,或者与之前行为有严重的异常,这些都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向专业心理老师求助。
比如,孩子之前很开朗,近期却特别退缩胆小,经常噩梦连连;孩子开始变得做作业拖拉、容易粗心犯错,喜欢打断大人的话,不能安静或坐立不安等,这些都可能是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到医院进行评估。
#3
懂得分辨孩子的问题是正常发展还是心理问题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清楚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来分辨孩子的心理状态。
比如孩子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易激动,而且开始反驳父母,什么都不跟父母说。如果家长清楚孩子青春期的发展特点,遇见此情况就不会过度紧张,误以为孩子出了问题。因为这些只是属于青春期正常叛逆表现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少年“心灵感冒”不容忽视,这些对策请提前知道!”相关视频
-
12:53
-
12:11
-
21:24
-
13:40
-
2:59
-
6:39
-
1:48:40
-
15:06
-
11:33
-
6:03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