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穿得真好看!”、“你真厉害,工作有效率,做的又好”、“恭喜你升职又加薪啊”,当被他人肯定、赞赏、升迁,或你达成某项成就时,你心中冒出的想法是什么?你通常会怎么反应呢?
在成长的历程中,有些人从未意识到自己原来有专长、有做得不错的地方,而在收到赞美时更是露出一脸害羞、尴尬、不好意思的样子。这群人有一个共通点,旁人比他们更能看见他们的优势,也更愿意给他们机会。
这时,许多人心中会闪过“谦虚是美德”的念头,但究竟你是谦虚,又或是冒牌者症候群?
1. 我不配/我值得
冒牌者症候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当被称赞或成功、幸福来临时,内心便升起一股“我不配”的感受,“我可以吗?我够格吗?”等自我怀疑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心头。
相对地,面临同样情境,有自信的谦虚者是“我知道自己一定有不足、还要再多学习的地方,但我也相信自己已经具备某些重要的特质或能力”,因而他们更感觉自己配得起、值得获得这一切的好。
2. 时运/努力
朋友A考上公职教师那年,收到许多祝福,大家大多对她说:“恭喜!一毕业就考上很厉害啊!”,而她总是下意识地回:“没有啦!我只是运气好”,直到真的收到太多恭贺,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祝贺她,她开始疑惑“真的只是运气好吗?明明我也很努力,不是吗?”
你是否也总是将成就归因于外在运气、时机或别人的赏识呢?有自信的谦虚者不仅懂得感谢外在环境,更能懂得看见、肯定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他深信成果是内外在同时地促成啊!
3. 填满/余韵
不自信的冒牌者,坐上主管职、拔得头筹时,总是如坐针毡,明明工作或学业上都已拿到不错的成绩,却觉得那又没什么,一直活在“不够”的阴影之下,而老是奋力填满行事历,害怕一停下来就会被他人超越。
反观自信的谦虚者,他们也可能行程满档,但却从中感受到充实、兴奋、满足感,也仍保有余韵,有时间、空间自我照顾,并将这视为重要的事。
自信的谦虚者、不自信的冒牌者,外在行为看起来经常是很相像的,但内在状态却截然不同!
若你从这三方面初步自我评估后,认为自己更像是冒牌者,你可以从“留意并调整自己的语言”开始做起。
像是面对赞美,习惯的“没有啦”,可以练习换成“谢谢你”,好好收下对方的肯定;面对挑战,习惯的“我做不到”,可以练习换成“我现在还做不太好”,相信努力的重要性,看见当前的限制,并去学习或请教;面对挫折,习惯的“我就是一无是处”,可以练习换成“我对这件事不太在行”,从而知道,你不是全盘地不够、不好,而是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各有拿手、也有不太熟悉的事。
那一年,在A说了无数句“我只是运气好”,疑惑起自己明明也很努力之后,她陆续又收到好多祝贺,开始上班的前一天,初次碰面的管理员热情地说:“恭喜!你好厉害,外面流浪老师好多耶!”,她一改以往回应说:“谢谢你!我真的很拼!也真的遇上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