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当天上午,高密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心理专科小组、临床营养科及我院朝阳院区(高密市精神卫生中心)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在文化广场开展现场咨询和宣传活动,以引导动员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参与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关爱身心 呵护健康
营造良好环境 共助心理健康
我们生活在社会、自然交杂的系统之中,无论是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等,都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那么,这些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又能做些什么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一 家庭心理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母亲常常是争执、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父母亲教养理念过于严厉、溺爱或忽略,长期处在这样环境的孩子易形成依赖性强、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等心态。
二 学校教育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校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校、教师、同学对于儿童的影响随之增高。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同学排斥,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导致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问题。
三 内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内部环境主要是指生理环境,即机体内部的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交互影响。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而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四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1、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多以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子女谈心,即使惩罚也要富于情感性,要伴随合理的解释。这种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时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等闲视之。
3、学习自我调节的技巧,及时疏泄情绪。
(1)锻炼
有氧无氧都行,能让自己轻微出汗的最佳。身心是一体的,身体非常有活力时,精神很难不健康。
(2)冥想
冥想可以改变你的 神经的可塑性。也就是说,一个沉溺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整天想相似的负面事物,神经通路都固化了,就像被一条河流冲刷了很久很久的深深的河道一样。而冥想,就像突然来了新的水源,可以冲刷出新的神经通路。
(3)做「感恩练习」
每天晚上睡前,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今天你要感谢的 5 件事物。比如,今天家里的花开得很漂亮呢。今天天空特别蓝等等。
这个练习的意义是让你发现,即便看起来多么糟糕,生活中依然有许多我们可以珍惜和感谢的东西。有些是外界的(他人和自然界)。有些是关于你自己的。
(4)学习
每天学一点东西,什么都可以。学习的好处是,它是一件付出必然有回报的事情。
学习的定义很广,学习怎么整理房间,看视频研究怎么化妆、扎一个好看的马尾,也是学习。所以选择你感兴趣的,容易上手的,开始尝试就行。
(5)观察自然界
当我们整日被人工的物体包围的时候,亿万年来习惯了生活在自然界里的生物本能,让我们很不适应,很焦虑。就像一个在中国生活到 80 岁的老人,突然有一天被送到美国生活一样。
如果没法生活在自然界里,唯一的办法是尽量多接触自然,每天早晚去公园走走,和动植物接触一阵。在家里养一些动植物等等。让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有所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