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症”难收心?三招打败国庆节后的“周一”魔咒

“如果你觉得刚过去的七天过得很快,那么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未来的七天将会过得很慢,因为这一周很特殊,有三天都是周一,今天是周一,明天是周一,后天还是周一。”

这就是节后综合症带给我们的“特别”感觉,过完国庆节后的一周里,原来竟可以有三天是周一!

而今天是打工人节后营业的第一天,也是大家忘记定闹钟、自我麻痹、大脑怠机、没精打采、只想摸鱼的一天。(同样的日子,还有未来七天)



01 节后综合征是典型的心理疾病

节后综合症是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的各种心理-生理的表现。

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从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学习,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如果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突然失去对象物,则会感到不适应。

这种感觉在基层民警、领导、负责文字材料的文员这类职位人群中尤为更甚。


02 是病?得治

节后综合征根据个人心理调节能力不同,对应的表现症状也不一致,主要有睡眠紊乱、不想上班、神经性厌食等现象。

对于心理调节能力强的,可能第一天上班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会有些许低;而心理稍微脆弱的,可能会出现节后抑郁、节后亚健康状态诸如浑身无力、嗜睡等生理问题。

所以,既然是病,咱就得治。以下三招学会,节后综合征不攻自破。

第一招 规律生活型

节后上班期间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定时饮食、工作、运动、放松和睡眠,完整的日常生活活动,让自身得到充分的活跃,从而帮助快速适应并建立学习工作模式。

第二招 调整心态型

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和朋友聊聊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参加容易让人兴奋的节后聚会等活动(疫情当下,大家各自在家更好),良好的情绪能有效引导自身破除节后各症状。

第三招 自我催眠型

(对心理心态要求较高,可能会有反作用效果、慎用)

不想上班的时候多想想上班的好处,比如带薪摸鱼、带薪发呆、上班可以帮自己交社保、不用忍受家长催婚、父母唠叨、减少自己家里的水电费消耗、多动脑多做事预防老年痴呆、和同事聊八卦等等等等。


关于想了解心理健康的小伙伴们,大家可以踊跃私信小编,由985高校老师编制的《心理健康指导师》课程帮助你快速了解自我心理状态,治愈心理亚健康~,小伙伴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看课程,每天抽出半小时在平台上在线学习,通过考试合格可拿证哦!

“心理学专业领域业余小编,从社会现象出发对个体进行浅层次剖析,带你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说不定哪天就能为你所用了呢。”